首页 竹露清声:一个人的音乐趣味

艺术的标准与虔诚的态度

字体:16+-

钢琴家朱晓玫在中国的巡演引发了一次热潮,11月的北京虽然已经进入初冬,但是人们对钢琴、对巴赫、对《戈德堡变奏曲》的热度完全可以让时序倒转,回到夏天。微博和微信上,钢琴话题的传播从来没有达到过如此密度,每个人几乎都在议论这些关键字。

早在一个月前,朱晓玫在香港、上海的音乐会门票就已经卖空,北京则更是一票难求,很多慕名而来者甚至四处托人,想一睹钢琴家的真容。难道是人们对钢琴、对巴赫或者对“戈德堡”的喜爱一夜之间到达巅峰?可也并不是每场音乐会都有这样神奇的能量,至少,我所知的很多更值得听的名家大师都未获得观众这般簇拥,所以,“神力”一定存在于朱晓玫的身上。

现在,北京的演出已经落下帷幕后,人们很快不再提巴赫和戈德堡,一场铺天盖地的浪潮之后,大家重回平静。我们开始有时间和心情回醒一下,是什么让人卷入了这场钢琴的风暴。

2005年,中法文化交流之春的其中一场演出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举行,年轻的法国钢琴家亚历山大·塔霍邀请在法国音乐界颇具声名的朱晓玫联袂演出。在这之前,我曾经读过旅法学者赵越胜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让我“认识”了朱晓玫。他在文中提到,当自己发现朱晓玫独奏音乐会的消息时,简直如获至宝,文章还叙述了朱晓玫坎坷的经历,并赞扬朱晓玫在这些痛苦沉淀之后,音乐宁静淡然,具有瞬间让世界安静下来的力量。朱晓玫是“隐士”,是大师,是将纯净的音符还给世界的人。这篇文章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让我对这位其貌不扬的中国钢琴家有了极大的期待。当天晚上,朱晓玫和塔霍演奏舒伯特的四手联弹《幻想曲》作品940 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作品之一,其中酝酿着天真朴素的幻想和坚强执着的力量,就像微不足道但是满山遍野的野**。我凭着个人想象,认为这是一首很适合朱晓玫的作品——我甚至理所当然地认为大多数舒伯特作品都会在她手下被弹得清新自在,得其原意,因为一个真切而自然的人,其实最能理解舒伯特没有太多“想法”的想法。但是很遗憾,那次我并没有听到想要的音乐,朱晓玫与塔霍的组合音乐灵感匮乏,默契程度也完全不够,演奏平淡如水,没有任何可圈可点之处。也许是年龄相差不少,也许是风格完全不同,也许是内在文化的差异,总之那一次与我的期待落差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