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转型中国:难点与路径

二、历次宏观经济过热主要也都是由政府部门所推动的

字体:16+-

除了2002年年底开始的这次宏观经济过热,我国改革开放以后曾经出现过四次宏观经济过热,这里我们再次对它们进行回顾。经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政府部门在每一次宏观经济过热中都起到了最为主要的推动作用。

第一次宏观经济过热开始于1979年,结束于1983年。本次宏观经济过热起源于1978年的“洋冒进”,当时引进了22项成套设备,增加了财政支出和外汇支出,出现了财政赤字和外汇逆差;第二个原因就是在1980年开始实施“财政分灶吃饭”的体制,当地方和企业的财权扩大以后,它们纷纷建立了自己独立的经济体系,开始兴办自己的加工工业,盲目地上项目,增加投资,掀起了小企业纷纷上马的**,致使财政赤字大幅上升,同时也由此拉开了各个地方经济重复建设的大序幕;第三个原因就是,价格体制实施初步改革,调整了部分产品的价格,引起了价格总水平的上涨;第四个原因是,为了偿还对群众的历年欠债,国家大幅提高了职工的工资,使得工资增长率大大高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这样,包括财政赤字在内的很多因素共同迫使银行增加货币投放量,造成了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然而投资过热是造成本次宏观经济过热的最主要原因。

第二次宏观经济过热开始于1984年,结束于1986年。本次宏观经济过热的最主要原因是各地的投资失控。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随着价格体制改革的深化,价格总水平随之提高,原来隐形的通货膨胀公开化。但是预算外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偏大,信贷资金增长过猛,工资奖金增长过快,依然是造成本次通货膨胀的元凶。国务院在1984年发出通知,要求各部门严格控制财政支出、控制信贷投放,198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了要注意信贷基金和消费基金管理不严等突出问题,坚决防止盲目追求和比赛增长速度,然而各地盲目上项目的现象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得到有效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