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发达国家社会保障提供方式与社会保障财政支撑方式的基本经验,联系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现存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必须在保障提供方式和财政支撑方式两个层面上综合推进,而三元结构变迁和财政转型构成了其中两个关键的影响因素。考虑到多重目标的存在,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应当有一个合理的路径安排,而其具体选择则必须具有相应的理论基础。
这里,我们将依据中国社会保障体系改革所面临的基础环境和制约因素设定理论模型的基本框架。
首先,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特有的三元条块分割主要来源于城乡三元结构。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我国在传统城乡二元结构的基础上,衍生出了一类介于城乡之间的特殊群体,主要包括进城务工人员、乡镇企业职工和被征地农民。据估算,近几年乡镇企业就业人数基本保持在1.3亿人左右;进城务工人员已超过1亿人,且每年保守增量达到400万人;被征地农民达4 000万人,每年增量约200万人,这三支队伍加在一起的人数,已经超过城镇就业人数(高书生,2006)。考虑到这一群体的庞大规模和特殊身份,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改革路径的选择中,应当将三大群体的相互区分作为模型分析的一个基本要素。
其次,考虑到我国财政体制从国家财政转变为公共财政,社会保障方式从企业保障转变为社会保障过程的相互衔接,在社会保障普遍发展成为一种制度时,应当将其自然融入公共财政之中(林治芬,2001);而且在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社会保险、个人账户等其他社会保障方式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世界银行,1994;阿马蒂亚·森,1995),因此财政支撑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的过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由此,我们又将财政支付型社会保障作为模型分析的另一个基本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