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问题,首先要关注弱势群体的最基本生存条件,但是关注民生的最终目标并不在于加大对弱势群体的生活补贴,而是在于改变弱势群体的生存环境,尤其是要为弱势群体创造良好的就业和创业机会,使弱势群体能依靠自身努力而提升自己的社会经济地位。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讲的,对弱势群体要注重形成“造血功能”,而不是使他们“靠输血生存”。
为弱势群体创造就业机会,首先要改革那些不利于弱势群体就业的体制障碍,例如农民工因为户口及住房困难等原因,难以在城市就业,这就需要在为农民工提供就业机会的同时,为他们创造相应的可供他们正常生活的社会生存条件。同时,要注重对弱势群体的就业培训,政府应该提供各种免费的技术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弱势群体的自身素质和职业修养,使他们能够进行有效的就业选择。当然,就业机会的增加,最终有赖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只有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才能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因而我们应该仍然把经济发展放在第一位,加快改革,千万不要中止目前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
弱势群体的形成,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在我国目前主要是体制和教育的原因。例如,目前因为体制原因而使人不能自由流动,无法使人从那些并不适合生存的地方流向适宜于生存的地方。在不适合于人生存的地方,再有能力的人,也无法摆脱其命运,因而必须创造能使人顺畅流动的体制。又例如,目前的体制使得财富不能随着人的流动而流动,像农民工在农村的土地及住房不能随着农民工的进城而变成资本进城,因而农民工在农村虽然有很大的住房,但却在城里只能住入简陋的工棚。再例如,目前的教育体制非常不完善,义务教育本应由国家投资,但因为国家投资少而使有些穷人不能接受高质量的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及职业教育不仅收费高,而且专业设置陈旧,知识老化倾向严重,无法满足现实的需要,因而即使有些人接受了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也无法找到合适的就业机会,收入低下。因此,我们解决弱势群体的民生问题,必须要深化改革,唯有如此才能有效推动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