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血型”只是一个象征性的说法。它代表付出和奉献—无我的付出、无尽的奉献。这种方式犹如安徒生笔下的美人鱼,由于对某种情感的强烈渴求,而依靠无底线、无自我、甚至无原则的全身心付出,去获得对方的爱。
想一想,您是否认识这样的人?抑或,您自己就是这样的人?
儿时为了得到父亲或者母亲的认可,力争乖巧、懂事,看着父母的眼色行事;上学后努力学习,力争第一,只为博得他们一笑;工作后勤奋进取,从不敢对领导和同事说“不”,只为赢得他们的认可……但是,不论怎样努力奋斗,似乎依然对自己不满。直至有一天,发现自己已经变成一个追求完美、神经紧张、不敢“奢”求任何情感回报的人。即使如此,仍然忍不住暗暗地指责自己:“唉,我怎么还不够好呢?”甚至,在您读到这一段时,竟然还没察觉到,您的心底已积压了太多太多委屈的泪水……
在吐血型的人看来,我被爱,是因为我爱了;要想获取爱,我必须付出爱。其积极意义在于,这样的人勇于付出,敢于承担(可以不计后果,哪怕是自己的生命),行动力强,情感细腻,善于体察和包容别人,容易得到周围人的信任与积极评价。他们所要付出的代价是,压抑自己的深层情感,因过于替他人着想而不同程度地迷失自我,为别人而活着。
尽管在行为层面,“吐血”要比“吸血”高尚许多,也比“讨要”自尊许多,但是,我们仍然认为它是一种不健康的获取爱的方式。“有毒”成分如下。
(1)无自我
“自我中心”在心理学领域并非一个贬义词。适当的自我中心是心理健康的关键要素之一。过度的自我中心则是日常用语中的“自私”,完全不顾及别人的利益和感受。吐血型的人基本放弃了自我中心,通过“舍”来“得”,将太多的心理能量投注于外界,凭借他人取向来进行自我评价乃至采取行动。在付出的过程中,更多关注对方的满意度,容易忽视或压抑自身的真实感受与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