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一个人都渴望被倾听。倾听是我们的心理需求,而不仅仅是一种沟通方式。
倾听是一个主动引导、积极思考、澄清问题、建立关系、参与帮助的过程。它是一种积极的听,认真的听,里面有倾听者的关注,也有倾听者适当的参与。就人际沟通而言,很多时候,听比说更重要!
只有被动的倾听才是沉默的,没有反馈的。主动的倾听,是试图听懂对方真正要表达的是什么,听懂对方的潜台词。
例如,有的孩子会因为某个不合理的要求没有被满足而大声哭闹,理性告诉我们,切不可因心软而改变立场。于是,问题来了:第一,透过哭声,我们听到了什么?第二,怎样把我们倾听到的信息有效地传达给他?请设想一下,如果这样处理,效果会怎样?
您走过去,轻柔地说:“你是不是很不开心呀?看见你这样,我也不舒服,我很心疼你。”如果孩子拒绝您的关怀,您就先走开,过一会儿再回来,继续说同样的话。
这么做,就是想让孩子知道:你的要求不合理,我是不会答应的;但是,你的情绪,我可以理解,也愿意分享。慢慢地,孩子的情绪管理模式也会随之改善,他将学会如何用更健康、更有效的方式处理类似问题。
倾听不是一种简单的技术,它是一种态度,一种与生命沟通的态度。
一个有效的倾听,至少包含三个重要方面。通过有意识的训练,父母完全可以掌握。
首先,投入的身体姿势。
倾听小孩子时,我们可以通过明显的身体姿势让他感受到—“我在听”。诸如,握住孩子的小手;用手搭在孩子的肩上;眼睛专注地看着他;眼神充满爱意和温暖;尽量排除环境里的噪声;等等。
其次,追随孩子的表达。
尊重孩子的意愿,不强迫他开口说话;多听,少说;鼓励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想法和感受;不随意打断;询问时,最好一次只问一个问题,以免造成困扰或中断孩子的思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