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格心理学

第四节 中国人人格因素的研究

字体:16+-

在中国文化下,中国人的个性既体现了人类的基本属性又烙入民族文化的特征。中国学者在探讨中国人的人格因素时,将西方的研究方法与对中国文化的思考融合起来,获得了可供世界范围参考的成果。

一、古人的人格模式

林传鼎先生(1937)曾运用历史评估和心理测量法对唐宋至清代34位中国历史人物进行心理特质分析,获得了10种类型下的50个特质,如好奇,斗争,情绪,独断,志气等。

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是杨波(1998)对《史记》做词汇研究,经测量评定及因素分析后,获得中国古人的四因素模型:

因素1:仁(benevolence)包括仁、义、忠、孝、礼、温、良、恭、俭、让、诚、信、宽、敦等。

因素2:智(wisdom)包括智、敏、贤能、深谋远虑、精明、沉稳、谨、忍、从容,愚、粗鲁、无能、轻虑、躁、不细谨等。

因素3:勇(bravery)包括勇、刚毅、刚强、果断、好战、侠,怯懦、腐儒等。

因素4:隐(seclusion)包括超然避世、清静无为、失意、忧愁、怀才不遇、笃学等。

从我国古代人的人格研究结果可以看出,以“仁”为先,体现儒家的核心理念,其机制是克己修身。

二、现代人的人格模型

(一)五因素模型

杨国枢和彭迈克(1984)用他们精选出的150个词汇,得出了双极五个因素:因素1为善良诚朴—阴险浮夸,因素2为精明干练—愚蠢懦弱,因素3为热情活泼—严肃呆板,因素4为镇静稳重—冲动任性,因素5为智慧文雅—浅薄粗俗。结果显示了中国文化的特征,道德评价的成分突显了出来,说明中国人看重人格中的人品。同时,也看到五因素中东西方相近的内容,如因素3与西方的因素1外倾性相似,因素4与西方的神经质相对应,因素5与西方的第五个因素文雅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