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利像很多人格理论家一样,也是一位临床心理治疗家。他不赞同心理障碍是由过去的创伤经验引起的。他用认知理论来解释心理障碍,认为心理问题是因为其建构系统出现缺陷造成的,他把心理疾病界定为个人建构系统的功能失调。行为偏差则是个体无视已多次做了错误预测或证实无效的建构,但仍试图持续保留其建构系统的内容与组织的做法。“从个人建构心理学的观点,我们可以将异常行为界定为:一个虽已多次确定无效而仍反复被采用的建构系统。(Kelly,1955,p.831)”凯利认为,僵化地固着于某一建构系统的根源乃是焦虑、害怕和威胁。凯利的理论应用多在临床领域中。
一、建构作用与功能失调
个人建构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与否具有重要作用,认知理论则运用建构来解释心理问题的起因。
(一)去除混乱或制造混乱
没有建构,世界就会变得混乱,科学家的工作就是减少不确定性,凯利认为所有人也像科学家一样,都力图减少不确定性,来使自己的生活明朗化。因为,不确定性会给人带来焦虑和不安,产生压力。所以,人们总是要对现实世界进行解释,给予意义或预言前景。解释和预测事物的主要工具是建构。如果一个人没有形成层次清晰的建构系统,人的心理世界也必将混乱不堪。例如,教师在考前为学生进行复习指导时,经常会教导学生要梳理知识,不能一团乱麻。这里教师所描述的就是学生建构系统的组织特性,良好的建构系统有助于学生在使用建构时能够准确有效。而在精神失常的病人身上所看到思维紊乱的现象,就说明了其建构系统的混乱。
(二)统领作用或制约作用
一个人可以自由地在许多建构中选择并建立自己的建构系统,一旦个人建构被创造以后,反过来就会统领人们的行为。因此,建构的性质会决定个体的未来。如果一个人一旦获得了一些有关世界的不恰当信条后,他们就会变成这些信条的奴隶。这类人的一生都会被各种清规戒律所支配,他生活在某一狭隘的、高度具有可预测性的领域中,采用的是封闭的建构系统。反之,如果一个人有较宽泛的视域,他的生活依据的是灵活、开放的规则而不是僵死的法则,他度过的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凯利说:“一个人最终会确定自己自由的程度,确定其受限制的程度,确定的依据是自己所形成的信念水平。一个依据对当前事物特殊的、不变的信念来选择生活的人,往往将自己变成环境的受害者。”(Kelly,1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