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格心理学

第二节 理论观点

字体:16+-

一、人性观

艾里克森自认为是弗洛伊德学说的热烈拥护者,但从人性观上来说,弗洛伊德是宿命论者,认为人受本能所支配;而艾里克森则是乐观主义者,他认为人们有能力克服人格和社会出现的危机,从而获得成长,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危机是一个个使我们从逆境中获胜并主宰自我和世界的机会。

二、人格动力

艾里克森虽然也强调生理过程的重要性,但只是把它作为塑造人格的三个主要方面之一,他认为人由生到死是受到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三方面因素交互作用影响的。

(一)生理过程:力比多和性欲

艾里克森将经典精神分析的力比多理论纳入到自己的基础理论框架之中。一方面他高度赞赏力比多理论是射入黑暗心理世界的一道曙光;另一方面他也小心地不去接纳那些连弗洛伊德自己也觉得仅仅是“假设”的概念。他还认为论述那些不能得到科学证明的所谓“能量”是没有意义的。

艾里克森对本能驱力重要性的看法也是有所保留的,他赞许弗洛伊德对于人格非理性方面的关注,也同意性欲是与生俱来的,但同时他也认识到我们天生的性本能和攻击本能也会受到家庭和文化因素的强烈影响,因此他提出精神分析应该对人内在的适应性的力量多加关注。

总之,艾里克森虽然也保留了本能和力比多学说,但已并不是那么强调,他更愿意强调的是自我和社会力量在人格塑造中所起的作用。

(二)自我过程:同一性和掌握感

艾里克森虽然继承了弗洛伊德对于超我、自我、本我的划分,但他对自我的理解不同于弗洛伊德。艾里克森认为自我是一个独立的力量,已远非是需索的本我、严厉的超我、约束的环境之间的调节者这么简单。它的作用也不仅仅是防御不齿的本能和焦虑。在艾里克森看来,自我是一种心理过程,它综合了过去和现在的经验,相对独立而且强大,可以有意识地控制和引导心理性欲向着合理的方向发展,促使人们建立起自我认同感,获得对环境的掌握感,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和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