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是以其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而著称的,本教材在介绍人格理论时采取博引众说的原则,将不同流派的理论学说一一阐述。不同的理论,不同的特色,会引来不同的思考,不同的启迪。在学习各种理论流派之前,学习者先要处理好以下几个理论学习中的问题。
一、人格理论的意义
人格理论是心理学家们对人的一套看法,是人格心理学家用来描述或解释人的心理和行为的一套假设系统和参照框架。由于人的心理现象的复杂性,以及人格心理学家各自对人的看法的不同,因而产生了各不相同的理论。自弗洛伊德于1915年发表“无意识”以来,心理学家已经建立了许多富有影响的人格理论。
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人格理论呢?它们的价值何在?实际上,人们学习人格理论,是期望能够用它来解答一些问题。人格理论能够回答什么问题呢?例如,在研究某一个体时,我们想要了解他(她)什么呢?我们想知道:他(她)具有什么特征?他(她)是如何变成这个样子的?他(她)为什么会这样做?因此,我们需要一种或几种人格心理学理论来回答这些问题,诸如“什么”、“如何”、“为何”等类问题。“什么”指的是个体的特征,以及这些特征是如何组成一个整体的。“如何”指的是人格的成因,什么因素使个体形成目前的人格的,遗传、环境、主体各以何种方式、以多大的影响力对个体产生作用。“为何”指的是个体行为的动力。他为何动?又向何方动?例如,一个人很抑郁,人格理论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抑郁是否是此人的稳定的人格特征?如果是,这种人格特征是如何发展起来的?抑郁为什么只是对某种特殊情景的体验?在抑郁的状态下,他的行为反应方式是什么?是购物,吃零食,还是独处?人格理论会告诉人们在解释行为时,应该如何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