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弛有度,顶尖社交艺术
高招一: 在交游中寻找有才能的合作者——王猛
关系是“跑”出来的,门路是“走”出来的,脑筋是“动”出来的。一动不动啥也不干,结果就是没关系、没门路、没脑筋!
王猛出身寒微,少年时后赵已席卷中原,东晋则偏安于江左。他和众多的北方人一样,遭遇战争与饥荒,颠沛流离,生活十分悲苦。尽管如此,他仍然手不释卷,以天下为己任。
一次,他参加后赵司隶校尉徐统举办的宴会。徐统很赏识他,想征辟他为功曹。他很感谢徐统的赏识,但是拒绝了这次踏入仕途的机会,认为后赵此时虽然实力强大,但是内部危机重重,对自己来说并非一个好的时机。
世事果如王猛所料。后赵在一年之中有三个帝王轮番上台,内部爆发了血腥的夺权战争。东晋永和十年(354年),东晋将领桓温北伐,进兵关中,关中父老夹道欢迎。王猛想一睹桓温的风采,也去拜访了。
桓温请王猛谈谈他对天下时局的看法,王猛一边捉身上的虱子,一边纵谈天下大局,旁若无人。桓温对他的气度和格局都暗暗称奇,因此道出了自己心中的一个疑惑。他说:“我奉天子之名,统率精兵讨伐凶蛮之徒,为百姓谋取安宁,为何关中豪杰却不来我的大营投效呢?”
王猛十分清楚,桓温此次北伐,目的在于靠军功谋求声望,并不是真的想为晋朝收复北方。因此,他直言不讳地说:“您率领大军不远千里而来,却不肯渡过灞桥收复长安,关中豪杰看不透您的心思,故而不来。”
王猛一句话就戳中了桓温的心窝子。桓温之所以不肯进攻长安,是因为夺取长安会消耗他的实力,但夺取的国土属于晋朝,而不属于他。他虽进军中原,但也有留敌自重的想法。王猛的见识再一次让他折服,他很有感触地说:“江左没有一个人比得上您的才能啊。”桓温离开关中前,赠予王猛豪华的车马,希望他能随自己南归,帮自己成就大业,但是被王猛拒绝了。他虽与桓温结交,但无意辅佐桓温。他很清楚桓温虽身为晋朝臣子,但心怀篡逆之心,这在世家大族盘踞的江左首先就失去了道义上的支持,因而不可能成功。王猛有拯救天下的志向,但桓温并非他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