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陋规:明清的腐败与反腐败

第四章 雍正:古代反腐的成功案例

字体:16+-

第一节 站在父亲的对立面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1722年12月20日),康熙皇帝突然驾崩于畅春园。皇四子胤禛出人意料地夺得了皇位。

满朝上下,对这匹皇位竞争赛中的黑马都缺乏了解。各地官员,都不知道这位新皇帝会烧什么样的“三把火”。

在动**中即位的雍正,面临着重重危机。除了皇族的怀疑、兄弟们的不服、天下人的窃窃私语,他还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和社会危机。在老皇帝康熙晚年的宽纵之下,大清王朝已经乱象重重,再不治理整顿,早晚要出大事。

雍正对官场上的贪污腐败看得很清楚。康熙晚年,买官卖官已成常态,甚至连皇子们都纷纷身陷贪腐之中。比如皇九子允禟曾经收受觉罗满丕三十万两白银,为他谋得了湖广总督一职。觉罗满丕上任之后,大肆贪污,导致他的辖地“督、抚、布、按七人,贪庸一辙”[1],也就是说七位地方高官全部贪腐,湖广吏治一塌糊涂。朝中大臣也大肆结党营私,大学士明珠把持内阁,随心指挥,各地总督、巡抚、布政使、按察使如有缺额,无不辗转贩卖,“当时士夫趋者如市,四方货赂辐辏私邸,珍异之积拟于天府”[2]。另一权臣索额图也是广树党羽,大肆贪赃,其家之富,“通国莫及”。

雍正帝即位之初,他对各省总督、巡抚、布政使、按察使一级封疆大吏的总体判断是,懈弛者十之八九,“其中一尘不染者仅一二人而已”[3]。在这些地方大员的带领下,地方官员结成利益同盟,共同对付中央的监督和检查,导致中央政策在各地都得不到执行,“火耗”加派呈恶性发展。“每岁民间正项钱粮一两,有派至三两、四两、五六两以至十两……而于朝廷正供之外,辄加至三倍、四倍、五六倍以至十倍不止。”[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