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清朝官场绝学三部曲(共3册)

第十一章 翁同龢,内讧之王

字体:16+-

在晚清历史上,翁同龢绝对是符合戈登“斩首论”的人物。他高调爱国,动辄以对外开战标榜自己。每到关键时刻,却将个人私欲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同僚李鸿章、荣禄,乃至慈禧和光绪帝,最后都因此离他而去。这位咸丰六年的状元,在内讧上也无人能出其右。

英国人戈登在“二十条箴言”中提到,“中国有不能战而好为主战之议者,皆当斩首”。

清朝时,每当有外交大事,总有这种“不能战而好为主战”的鹰派出现。载漪在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之前力主开战,而对这场战争的胜利,他寄希望于“刀枪不入”的义和团。后来有人责问,为何义和团法术不灵?以他为主的主战派推脱说,洋人以秽物破解,故施行无效。其实,使用秽物是义和团的“砂锅照”热衷的战斗方式。

在晚清历史上,翁同龢绝对是符合戈登“斩首论”的人物。他高调爱国,动辄以对外开战标榜自己。每到关键时刻,却将个人私欲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同僚李鸿章、荣禄,乃至慈禧和光绪帝,最后都因此离他而去。这位咸丰六年的状元,在内讧上也无人能出其右。

人们大多认同翁同龢的优点:他是清廷官僚重臣中少有的清廉分子。自1856年会试一举成名,直到1898年回籍,四十二年里,翁同龢在京师历任户部侍郎、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也曾执掌刑部、工部,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衔。翁同龢两次入选军机处,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光绪帝“每事必问同龢,眷倚尤重”。他直接参与了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中清廷的最高决策。清代的一百一十四名状元中,汉族大臣得入军机处者仅有三人。

翁同龢的清廉难以称奇。翁氏出身名门望族,两朝帝师,家道殷实,不缺钱财。他本人是南派清流领袖,习惯了作为裁判而不是运动员出现在官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