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清朝官场绝学三部曲(共3册)

4.有什么样的制度,就有什么样的下属

字体:16+-

尽管皇太极对济尔哈朗败军、谎报军功、不回沈阳受审很生气,但他更清楚清军在松、锦前线的危急形势。因此,他对济尔哈朗的犯罪行为,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把他囚在沈阳,远不如放在前线作用大。

皇太极接到多尔衮发来的捷报,没发现明显的漏洞,心里颇感欣慰。但是,他没有被暂时的小胜冲昏头脑。因为他无法预测这一仗还能打多久,清军还有多少这样的好运气。

打仗,靠的是家底和实力,绝对不是靠运气。

清政府的家底有多厚,皇太极比任何人都清楚。连年的战争,致使清政府根本无暇发展经济,人口的激增、连年战争的消耗,已成清政府难以承受之重。这种供需矛盾,在以往入关抢掠战争中,表现得尚未突出,毕竟那种战争的给养能随时随地得到补充。

松锦战事进行将近一年,几万清军在战争中的巨大消耗,成为清政府后勤供应的苦难。难以为继的粮草、器械、马匹、火药等军需物质,无法支撑清军长年累月地打攻坚战、消耗战。

围攻锦州的决定,在清政府官员当中,有多数人是持反对意见的。因为打大凌河城时,尽管大获全胜,也仅仅得到了降官和人口。皇太极和亲王贝勒等高层领导,为取得这样的政绩高兴,但低级官员、士卒和蒙古人除了辛苦,什么好处都没有,白忙活一场。

锦州城能不能攻下,对低级官员和士卒来说,结果都一样。胜也白忙活,败也白忙活。胜败都是白忙活,仅靠职业操守、敬业精神还能维持多久?

皇太极想到祖大寿,10年前,他答应潜伏锦州,现在是他走到前台的时候了。但是,世上最难把握的就是人心,说过的话可以不算,爱过的国家可以再换。祖大寿当年的承诺,是城下之盟,现在他能不能兑现诺言,不好说,很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