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东晋永和三年,大将军桓温征讨蜀地,遇到了一个上百岁的官吏。
桓温问他:“当今有谁堪比诸葛亮?”潜台词是我比诸葛亮厉害,快夸我。
这位小吏回答:“诸葛在时,亦不觉异,自公没后,不见其比。”意思是诸葛亮在的时候,没觉得他有什么好的,可自从他一死,才觉得谁都比不上他。
这个故事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的《殷芸小说》,不过,桓温征讨成汉发生在公元346年,诸葛亮去世是在公元234年,前后相差一百一十二年,这位小吏要真曾生活在诸葛亮治下,又能碰到桓温与之对答,那么他少说也得活上个一百三十岁,故而这个记载的真实性应当不高。
不过既然能有人编这个段子,能在南北朝时期流传了上百年还经久不衰,足见当时的百姓对诸葛亮在蜀的治绩是交口称赞的。毕竟,这时候可还没有《三国演义》风行于世,而人们对诸葛亮的赞誉,已经在民间有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二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这段英雄辈出的岁月,承载着无数中国男人的浪漫。
可是,大多数国人只看《三国演义》,根本不看《三国志》,绝大多数人可能连《三国演义》都没看过,只是道听途说,看看影视剧、打打游戏、刷刷抖音、逛逛贴吧,这就开始好为人师:“来来来,你别老看《三国演义》,那是小说,《三国志》才是史书,真正的诸葛亮才没那么厉害呢。”
我们都知道《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羽扇纶巾,算无遗策,草船借羽箭、赤壁借东风、华容道困曹操、夺荆州气周瑜、六出祁山破司马,将那个年代的多少英雄豪杰都压得抬不起头来。他不但文武双全,还是个大发明家,做出了馒头、四轮车、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奇珍异物。鲁迅先生说罗贯中“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完完全全就是一个料事如神的妖道形象,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智慧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