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自我与无意识

第3章 个人无意识与集体无意识

字体:16+-

我们都知道,弗洛伊德主张,无意识的内容仅局限于因为本身的不协调性而备受潜抑(verdrängt)的婴儿期倾向(infantile Tendenzen)。这种潜抑是一种具有时间纵深的过程,它开始于个体在儿童早期所受到来自周遭道德教诲的影响,并一直持续到人生结束。透过精神分析,人们既能消除这种潜抑,也能意识到本身被潜抑的愿望。

依照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无意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只包括人格(Persönlichkeit)的某些仅受教育压制、但却可能被意识到的部分。虽然就某种研究观点而言,无意识的婴儿期倾向通常会显现出来,不过,如果我们以此来定义或评价无意识,却是错误的做法。毕竟无意识还有另外一面:在无意识的场域里,不仅存在着被潜抑的内容,也存在着一切未达到意识阈限值(Schwellenwert des Bewußtseins)的心理材料。由此可见,我们无法以潜抑原则来解释心理材料落于意识阈限之下的现象,不然人类就可以经由潜抑的消除,而获得惊人的、不再有所遗忘的记忆力了!

我们要强调,在无意识里,除了被潜抑的心理材料以外,还有一切落于意识阈限之下的心理材料——包括落于意识阈限之下的感官知觉。我们对这方面的认知,不仅来自丰富的诊疗经验,也来自某些理论的基础:无意识含有未达到意识阈限值的心理材料,而这些材料则是后来萌发为意识内容的胚芽。同样地,我们也有理由推测,无意识绝非处于沉寂静止的状态,而是不停对本身的内容进行分类与重新分类。在正常情况下,无意识活动从补偿关系(kompensatorische Beziehung)的意义来说,通常都和意识处于协调的状态。只有在精神病患的个案里,我们才会认为无意识活动具有彻底的独立性。

人们应该要接受这样的看法:只有当无意识内容已取得个殊的存有(individuelles Dasein)时,才具有个人性质。但由于个体的存有是有限的,因此,无意识内容所取得的个体的存有必然也会受到局限。所以,人们应该认为,无意识有可能经由人们对无意识所聚积的所有内容的分析或建立,而被消耗殆尽!或许在这种情况下,无意识只会形成一些人们早已知道、而且已被意识所接受的东西。人们应该可以这么下结论(诚如前面所提到的):个体可以透过潜抑的解除,来阻挡意识内容落入无意识里,从而使无意识的生产活动瘫痪。然而,我们从经验中得知,这种情况其实不太可能发生!我们会要求病患记住那些曾被潜抑、而再度浮现于意识里的内容,然后再把这些内容纳入他们的人生蓝图里。我们始终相信,只要病患的无意识仍安静地继续制造源于个人潜抑的梦境和幻想——依据弗洛伊德率先提出的理论——这种处理方式就不会给他们的无意识留下任何印象(Eindruck)。当我们坚持不懈、且毫无偏见地继续观察这类案例时,就会发现有些材料表面上虽近似个人从前的心理内容,但其中所包含的暗示(Andeutungen)却似乎已超出个人无意识(persönliches Unbewuß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