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乘止观述记

第10章 大乘止观述记(7)

字体:16+-

卷第七

(丑)二,明不空义。分二。(寅)初,总立诸科。二,随科各释。今初。

次明不空如来藏者,就中有二种差别。一明具染净二法,以明不空。二明藏体一异,以释实有。第一明染净二法中,初明净法,次明染法。初明净法中,复有二种差别。一明具足无漏性功德法,二明具足出障净法。

二种差别者,初明染净二法,是约体具之用以明;二明藏体一异,是约具用之体以明。一异者,以用从体则一,是为理法界;以体从用则异,是为事法界。实有即不空义。无漏性功德法,是明具足净性;出障净法,是名具足净事也。余如下科广明。

(寅)二,随科各释。即为二。(卯)初,明具染净法。二,明藏体一异。初中二。(辰)初,明净法。二,明染法。初又二。(巳)初,明具足无漏性功德法。二,明具足出障净法。今初。

第一具无漏性功德者,即此净心,虽平等一味,体无差别,而复具有过恒沙数无漏性功德法。所谓自性有大智慧光明义故,真实识知义故,常乐我净义故。如是等无量无边性净之法,唯是一心具有,如起信论广明也。净心具有此性净法,故名不空。

“即此净心”者,谓即是吾人一念介尔之心。此之心体,性净不改,故曰净心。此一句统贯下文。“平等”者,不二之义。因其不二,是为一味。既曰一味,故无差别。此二句约性体言。“而复”下约性用言。“而复”者,谓此心体,虽常平等,复常差别。“过恒沙数”,正明差别之义。“无漏”,犹言不漏失,明其始终不变也。“性功德法”,犹言性净功德。依此性净之法,以自度度他,故曰功德。“所谓”下引《起信论》,以释性具过恒沙无漏功德法之义。“自性”二字标体。“大智慧”等三句,明体具之性德。大智慧者,即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此句是翻无明迷暗,故曰大智慧光明义。此句翻虚妄情见,故曰真实识知义。第三句翻无常、苦、无我、不净,故曰常乐我净义。(常乐我净,为佛果四德。)“如是等无量无边”句,明性净之法。不可殚述,故以此句括之。上来诸义,皆此心本具之性德,故曰“唯是一心具有”。一心具有者,所谓“理具三千,事造三千”,两重三千,同居一念是也。以上释义之文,详见《起信论》,故曰“如起信论广明”。末二句,结显上来所言,乃约心体具足净性,以明不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