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乘止观述记

第5章 大乘止观述记(2)

字体:16+-

卷第二

(丁)次,答。

沙门曰:谛听善摄,为汝说之。所言止者,谓知一切诸法,从本已来,性自非有,不生不灭。但以虚妄因缘故,非有而有。然彼有法,有即非有,唯是一心,体无分别。作是观者,能令妄念不流,故名为止。所言观者,虽知本不生,今不灭,而以心性缘起,不无虚妄世用。犹如幻梦,非有而有,故名为观。

谛听者,审实而听,一心而听。若身在道场,而妄想纷驰,即非谛听。此闻慧也。善摄者,善,善巧也。摄,收摄也。谓将一切妄想放下,将心摄在听处。盖必善巧收摄其心念,方能谛听。此思慧也。从闻、思而起修,三慧具足,方是真闻法人。此“谛听善摄”句,是诫词。下“为汝说”之句,是许词。若不能谛听善摄,说复何益?故先诫后许也。自此以下,正示止观矣。讲者固须广说,听者宜择要而行。诸君其善听之。

吾人自无始来,念念流动,不得停息。止者,即止其流动也。夫人之不能止其流动之念者,无他,随一切诸法而转耳。若知心生法生,心灭法灭,一切诸法,惟是一心,有何分别?如能作如是观,妄想自能不流,不流则止矣。此中自“所言止者”至“故名为止”三行文,极关紧要。若能洞知此等道理,对境随缘,皆作如是观,尚复有何妄想?妄想既息,非止而何?知字观字,最当注意。倘不能如是知,如是观,而勉强止之,如何能止?是为以石压草,妄想更多,反增其病矣。

今将此三行文,分三节详说之。即:一,当知一切诸法,从本已来,性自非有,不生不灭。二,当知一切诸法,但以虚妄因缘故,非有而有。三,当知彼一切从虚妄因缘而有之诸法,有即非有,惟是一心,体无分别。

所谓一切诸法者,何法耶?如五蕴、六根、六尘、十二入、十八界以及十法界等,内而身心,外而世界,凡由因缘和合而生之法皆是。故以“一切”字“诸”字包括之。此一切诸法,就表面上看去,生灭不停,吾人不察,迷为诸法实有,乃随之而妄想纷起,此大误也。必须从其根本上体会,而知诸法本无自性,皆从因缘和合而生。既是诸法无性,是为非有,当体不生。本既不生,今何有灭?故曰“一切诸法,从本以来,性自非有,不生不灭”也。此理,约三止言,名为体真止;约三观言,名为从假入空观。即《中论》所云“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是也。此第一节之要理,吾人必应知之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