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乘止观述记

第8章 大乘止观述记(5)

字体:16+-

卷第五

(子)四,释法身。

问曰:云何名此心以为法身?答曰:法以功能为义,身以依止为义。以此心体有随染之用,故为一切染法之所熏习。即以此心随染故,能摄持熏习之气,复能依熏显现染法。即此心性能持能现二种功能,及所持所现二种染法,皆依此一心而立,与心不一不异。故名此心以为法身。此能持之功能,与所持之气和合故,名为子时阿赖耶识也。依熏现法之能,与所现之相和合故,名为果报阿赖耶识。此二识,体一用异也。然此阿赖耶中,即有二分。一者染分,即是业与果报之相。二者净分,即是心性及能熏净法,名为净分。以其染性即是净性,更无别法故。由此心性为彼业果染事所依,故说言生死依如来藏,即是法身藏也。又此心体,虽为无量染法所覆,即复具足过恒河沙数无漏性功德法。为无量净业所熏故,此等净性,即能摄持熏习之气,复能依熏显现诸净功德之用。即此恒沙性净功德,及能持能现二种功能,并所持所现二种净用,皆依此一心而立,与心不一不异。故名此心为法身也。

此第四释自性清净心,又名法身之所以也。凡立一名,含义匪一,即各有所取。如“法身”二字,寻常释“法”为轨持,谓摄持之轨则也,如长短方圆等。是取体义。释“身”为积聚,谓积而聚之,如积聚五阴、和合四大等。是取用义。本书以功能释“法”,则为用义,盖举体起用也。以依止释“身”,则为体义,盖摄用归体也。

此科文长,兹先分出章段,令易体会。自“问曰”至“依止为义”,乃标示名义也。自“以此心体”至“显现染法”,释功能义。自“即此心性”至“不一不异”,释依止义。“故名此心以为法身”句,结成。此初约染分,以名法身义也。又自“此能持之功能”,至“果报阿赖耶识”,明功能之体状也。“此二识体一用异”句,明依止之体状也。自“然此阿赖耶中”至“名为净分”,为牒染标净,明有二分。盖“法身”一名,含有具足随染随净二种功能,及染净二法皆以此心为所依止之义。以上既明染分,以下须更说净分也。自“以其染性”至“更无别法故”,明此心能随染净及染净皆依一心之所以也。自“由此心性”至“即是法身藏也”,结前染分,兼明如来藏、法身藏,名异实同。自“又此心体”至“功德之用”,释功能义。自“即此恒沙”至“不一不异”,释依止义。末句结成。此次约净分,以明法身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