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厨师做菜必须得有食材一样,考古学所有的研究工作是建立在遗址发掘这个基础之上的。所以对于考古学家来说,如何准确、高效地发现遗址,是件很重要的事情。但是纵观这些年的考古发掘工作,大部分都是一些抢救性发掘。一些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很快,房地产、造地铁,一不小心就会挖出文物或者墓葬,考古队就被迫前去“救火”;又或者是某个古代墓葬因为盗墓贼的光顾而暴露在视线之下,不得已而为之,考古队只能接着盗墓贼的工作,去发掘些“别人捡剩下的”。这两类新闻往往特别多,时间久了就在大众心目中产生了一种刻板印象:考古学家净做些事后收尾的工作,这发现遗址的技能和本领,还不如盗墓贼厉害呢。
事实果真是这样吗?
我们先来解释一下大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知。在考古学中,考古发掘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上面说的抢救性发掘,另一种就是与之相对的主动性发掘。顾名思义,主动性发掘主要是为了解决某些重要的考古学问题而进行的,比如在夏商周断代工程中,为了解决年代问题而进行的某些发掘就是主动性发掘。这一类发掘往往进行得比较少,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局面呢?一方面,以现在的科学技术水平,还不能保证所有出土的文物都能够得到完好保护,一个惨痛的例子就是上个世纪定陵遗址的发掘,由于当时科技水平的限制,很多文物都受到了二次破坏。所以本着“把财富留给后代”的理念,还不如将这些珍贵的文物继续埋在地下,留待后人去研究呢。另一方面,这几年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因施工而暴露出的考古遗址数不胜数,而全中国的考古工作者就那么点,抢救性发掘都来不及进行,更何况需要花更大精力去研究的主动性发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