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张之洞从光绪二十五年(1898)开始派遣留日士官生,直到抗战爆发为止,此举可以说是民国成立前后影响最为远大而深密的一项政策。近代中国最早的军事以及政治菁英,都与此一派遣有关。
仅以第一期士官生来看,步科有陈其采——担任过国民政府主计长,是大特务陈其美的弟弟。蒋雁行,曾经干过北洋政府的陆军总长。李士锐,是清廷驻日留学生监督,也是北洋将军府的将军。炮科张绍曾的官做得不算太久,却一度登上了北洋国务总理的交椅。
还有一个骑科的吴禄贞,命途多舛,就在革命成功前夕遇刺身亡。他被割去了首级,死前是满清北洋第六镇统制。如果世局另入歧途、而复依革命党人的筹措安排而发展,吴禄贞很有机会透过吕公望的“运动”而得到一笔黄花岗起义时没来得及花掉的四十万银洋;那样的话,他很可能会洊升山东巡抚,而他个人以至于整个民国,都会走上大不同的道路。
可惜的是吴禄贞终究死在石家庄,本来他是奉清廷之命,要拉着他第六镇的大部队到山西去戡乱的。
山西和陕西应该是全中国紧接着湖南起来响应辛亥革命的省份。当时山西的新军管带姚维藩并没有跟其他同志或友军打过商量,自己抽点所部五百人组成敢死队,派遣其中五十个“选锋”冲陷抚台衙门,其余的则攻打旗兵营区。谁也没想到,一接阵,姚维藩的人马只发了两枪,便打死了巡抚陆钟琦、陆光熙父子。日后有“山西王”之号的阎锡山就是在这两枪之后,被发动革命的新军同志们推上了历史舞台。
吴禄贞骨子里也是个革命党,他在受命征讨山西的时候,本来已经和他留日的同学、也是第二十镇的统制张绍曾有过约定:由于满清已经是王气黯销、苟延残喘的局面,一俟水到渠成,吴部在石家庄、张部在滦州,同时发动,各以火车运兵,会师于北京城郊,名义上可以说只是“清君侧”,顺随着时势发展,一举拔取京畿。如今朝廷派他领军赴山西镇反,岂不是大好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