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不能含香簪笔金门步,只落得穷途恸哭。
山中尚有三间屋,待归休转又踌躇。
不能作白鸥江上新渔父,只混着丹凤城中旧酒徒。
几回把新图觑,生疏了半篙野水,冷落了十里寒芜。
——洪昇《枫江渔父图题词·耍孩儿》
衔泥劳远出,觅食耐卑飞
康熙四十三年(1704)春天的杭州拱宸桥头,四十一岁的诗人,也是文字及声韵学者金埴,与一个大他十八岁的忘年之交依依话别,两人都不知道这一次分手竟会是永诀。年长的这位突然呼唤着金埴的字,说:“苑孙,你还记不记得当年我向你提过的一首《咏燕》?”
“怎么不记得?”金埴随口吟了出来:“衔泥劳远出,觅食耐卑飞。绣幕终多患,明堂讵可依?”
这是一首怀抱很深的诗。首二句借由燕子的生态,说绸缪温饱,不辞劳苦、委屈而心力交瘁的情景;后两句更深刻,仿佛连借栖于高门广第的檐下一隅之地都不得安然了。吟到末句之际,金埴微感不祥,连忙顾左右而言他,指着桥下水边一树初绽新蕊的梨花道:“唉哟咈——梨花开了!梨花开了,燕子就快回来了。”
年长的这位诗人叹了口气,应声吟道:“‘明朝未必春风住,且为梨花立少时’罢!”
金埴不禁又一惊,他当然听得出来,这是老诗人难掩坎壈之情,却故作闲澹之语。就落魄情怀而言,两人原本十分近似,既然相知相惜已久,也就不必时时把弄起各自的悲情了;再者,此番送行,对方即将有良遇高会,应该是欢愉挥手,再期重聚的心情才合适。金埴于是堆起笑容,道:“犹忆法昭禅师一偈中有两句说的好:‘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你我兄弟又不是小儿女作别,如此缠绵惆怅,洪昉思倒真不像是洪昉思了!”
根据陈万鼐的考证,洪昇,字昉思,号稗畦,浙江钱塘人。是清顺治二年(1645)生人,死于康熙四十三年,享寿一甲子。洪昇出生的前一年里,明室覆灭。他二十四岁到北京入国子监为监生,长期流寓于斯。康熙十年(1671),因为父妾和同父异母兄弟的挑唆,洪昇被逐出了家族。之后十余年漂泊,他却完成了旷世巨作《长生殿》。康熙二十七年(1688),此剧终于定稿。可是到了第二年,却因为在佟皇后丧期中演唱这出戏,洪昇再次遭到放逐。这一回,他是被整个国家的权力体制永远驱离——革去监生资格,削籍回乡,终其一生,功名无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