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如果我们试着用具体的形式将原初焦虑(也就是灭绝的恐惧)视觉化,我们必须记得婴儿在面对内部与外部危险时的无助感。我认为因内在死本能的运作而产生的原初危险情境,被个体感受为压倒性的攻击与迫害。让我们在此关联中首先来考虑某些随着死本能转向(deflect)外界而发生的过程,以及这些过程影响联系于内外情境的焦虑的方式。我们可以假设,生本能与死本能之间的斗争从刚出生时就在运作了,并且增强了受到这种痛苦经验激发的被害焦虑(persecutory anxiety)。似乎这种经验具有一种效果,就是使得外部世界(包括第一个外部客体,也就是母亲的**)看起来是有敌意的,自我将破坏冲动转向这个最初的客体,就促使了上述情形的发生。受到**挫折(事实上意味着生命受到威胁)的体验,对小婴儿来说,是**在报复他对它的破坏冲动,所以令他感到挫折的**是在迫害他。另外,他将自己的破坏冲动投射在**上,也就是说,将死本能转向外界,通过这些方式,受到攻击的**变成了死本能的外部代表。[18]“坏”**也被内射,而且这一点(如我们所推断的那样)强化了内部的危险情境,也就是对死本能在内部运作的恐惧。因为通过内化“坏”**,之前被转向外界的死本能,与所有随之而来的危险,再度被转向内部;而且自我将对自身破坏冲动的恐惧,依附在这个内化的坏客体上。这些过程可能同时发生,因此不宜将对它们的描述视为一个具有先后发生顺序的说明。现在作一个总结:令婴儿挫折的(坏的)外部**,由于投射机制而成为死亡的外部代表;通过内射机制,它增强了原始的内部危险情境,这导致了自我的一部分更迫切地想将内部危险(主要是死本能的活动)转向(投射)到外部世界。个体一直摆**在对于内部坏客体与外部坏客体的恐惧之间,以及运作于个人内部与转向外部的死本能之间。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在生命初期)介于投射与内射间相互作用的一个重要层面,外部危险被体验为内部危险,并因此而被强化。从另一方面来说,任何从外部威胁着个体的危险,强化了永久的内部危险情境。这种斗争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外化(externalized),事实上缓解了焦虑。这种内部危险情境的外化,是自我最早的对抗焦虑的防御方式,也是个体发展中最基本且最重要的防御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