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通过别出心裁,去衬托和表现茶的清雅;
要画龙点睛,传递出幽微淡远的茶境。
文人插花,如花在野
茶席的插花,要与茶席的三维空间相得益彰,插花的体量和高度,必定会受到茶席空间的限制。陆羽《茶经》提出的“茶性俭”,对茶席的插花,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茶席的插花,要通过别出心裁,去衬托和表现茶的清雅;要画龙点睛,传递出幽微淡远的茶境,以及静清和雅的茶的精神,这就使茶席的插花,具有了自己的特点和风格。
茶席插花的基本特点为:构图简洁,花枝少而花色新鲜,造型不拘形式,自然生动;结构疏密有致,起伏有势,不齐不匀,虚实相生;花宜素雅,不求繁多,只插一枝、两枝、最多三或五枝,格高韵胜;并着力追求线条美、构图美与变化,以达到朴素大方、清雅绝俗的艺术效果。
明代袁宏道《瓶史》提出:“茗赏者上也,谈赏者次也,酒赏者下也。”袁宏道认为,赏花时,有茶相伴最为清雅。反过来,品茗时也应该有最清雅的插花彰显,才可足以表现出文人的追求和风骨。以袁宏道为代表的文人插花艺术,为茶席的插花提供了理论参照,从某种意义上讲,茶席的清雅插花,已不同于宗教供花、华贵富丽的宫廷插花,更不同于生活花艺。究其本质,是最适合清供、清赏的传统文人插花,这种传承,从中国传统文人插花的发展脉络中,能够梳理出来。
文人插花源自唐宋,盛于元明。讲究清新脱俗,不拘形式,花材常选一种,多则三种,着力寻求山野清趣与诗意的流露。
从唐代到五代,是文人插花的发轫期。最早关心插花的文人,从六朝开始,有庾信、竹林七贤等人。当时的插花,主张返璞归真,宣泄胸中的文人逸气,杂花野草,就地取材,信手拈来。今天,我们的野外茶席也是如此,山花野卉,灿然席上,如花在野,自然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