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时威振四海,兵力及于外国,故外人多称中国为唐。唐言,即中国言也。《大乘义章》九:“照见名知,解了称慧,此二各别。知世谛者,名之为智;照第一义者,说以为慧。通则义齐。”
[2]一念者,时刻之极短促者也。《林子坛经注释》:“或问:‘何以谓之一念也?’林子曰:‘夫所谓一念者,盖谓一切处所,一切时中,念念如此,而无复有他念也。犹言心心如此,而无复有他心也。故心心念念,自忏前愆;心心念念,自悔后过。心心念念,去假归真;心心念念,离假离真。心心念念,弃邪改正;心心念念、无邪无正。心心念念,见性以为功;心心念念,平等以为德。心心念念,内心谦下以为功;心心念念,外行于礼以为德。心心念念,敬上念下、矜恤孤贫;心心念念,和光接物、通达无碍。凡若此类,是皆一念之大旨也。’”
[3]愚,蒙昧也;绝,灭也。
[4]《禅源诸诠》上:“龙树提婆等菩萨,依破相教,广说空义;破执有,令洞然解于真空。真空者,是不违有之空也。”
[5]《智度论》十八:“已知般若体相,是无相无得法。”
何名波罗蜜?此是西国语[1],唐言到彼岸[2]。解义离生灭[3]。著境生灭起,如水有波浪,即名为此岸。离境无生灭,如水常通流,即名为彼岸,故号波罗蜜[4]。
[1]西国,总指则指我国以西之诸国,别指则指印度。
[2]《智度论》十二:“波罗,秦言‘彼岸’;蜜,秦言‘到’。若能直进不退,成办佛道,名到彼岸。复次,于事成办,亦称到彼岸。天竺俗法,凡造事成办,皆言到彼岸。”
[3]若以波罗蜜之意义解之,则为离生灭。
[4]《六祖金刚经注序》云:“何名波罗蜜?唐言到彼岸。到彼岸者,离生灭义。只缘世人性无坚固,于一切法上,有生灭相,流浪诸趣,未到真如之地,并是此岸。要具大智慧,于一切法圆满,离生灭相,即是到彼岸。亦云心迷则此岸,心悟则彼岸;心邪则此岸,心正则彼岸。口说心行,即是法身,有波罗蜜;口说心不行,即无波罗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