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六祖坛经笺注

第5章 坛经序

字体:16+-

古筠比丘德异撰

(此序共分五段——“见性成佛”以上,述佛祖传付至达磨,为第一段。“《法宝坛经》”以上,述二祖至六祖,以明《坛经》缘起,为第二段。“尽出《坛经》”以上,述大师之子孙皆从此经出,为第三段。“与诸佛等”以上,述此经之胜妙,为第四段。以后述流通此经之缘由,为第五段。)

古筠,德异生长之地名。德异为示阳高安卢氏。示阳,即江南瑞州之瑞阳。“瑞”与“示”,音相迩,故曰示阳。高安,其郡名也。瑞阳,明曰瑞州府,元曰瑞阳,唐曰筠州。从唐,故称古筠。今江西之高安县也。《释氏要览》上:“梵语比丘,秦言乞士。上于诸佛乞法,资益慧命;下于施主乞食,资益色身。故云比丘。”德异,别号绝牧叟。鼓山皖山凝禅师之法嗣,六祖二十一世孙,休休禅庵之开山。元朝人也。《增集续传灯录》四:“松江淀山蒙山德异禅师,示阳高安卢氏。参苏之承天孤蟾莹。”传详元贤《继灯录》三。

妙道[1]虚玄[2],不可思议[3]。忘言得旨[4],端[5]可悟明。故世尊分座于多子塔前[6],拈华于灵山会上[7],似火与火[8],以心印心[9]。

[1]妙者,绝妙之言。故《宗镜录》九曰:“只唤妙为绝。”绝是妙之异名也。《庄子》:“夫子以为孟浪之言,而我以为妙道之行也。”

[2]虚玄,寂静貌。

[3]理之深妙,不可以心思、不可以言议也。《法华玄义序》:“所言妙者,妙名不可思议也。”

[4]《庄子》:“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陶潜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5]端,始也。

[6]多子塔,为辟支佛之古迹。而世尊尝于此处,顾视迦叶尊者,分半座使坐者。

[7]《宗门杂录》上:王荆公问蒋山佛惠泉禅师曰:“禅家所谓世尊拈华,出自何典?”泉曰:“《大藏经》所不载。”王云:“余顷在翰苑,偶见《大梵王问决经》三卷,因开之,经中所载甚详。云:‘梵王至灵山会上,以金色波罗苑献佛,舍身为床坐,请为群生说法。世尊登座,拈华示众。人天百万,悉皆罔措。独有金色头陀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吩咐摩诃迦叶。’此经多谈帝王事,所以秘藏,世无闻者。”佛惠叹其博究。《法华科注》一曰:“耆阇崛山,此云灵鹫山。以山峰似鹫,故名其山。又前佛今佛,皆居此山。佛灭后,罗汉、支佛常居。为圣所居,故呼为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