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王学泰自选集:江湖旧梦

第6章 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 (6)

字体:16+-

田炳信:我们不也搞过吗,当年叫下放。我们搞了“一五计划”以后,搞“二五计划”的时候,苏联从支援变成封锁,很多城市项目萎缩,很多人都被下放到农村去了。

王学泰:过去的“驱游民”也好,我们实行过的那些措施也好,都是行政上的手段,暂时解决眼前问题。过去游民多了,涌入城镇,劳动力十分便宜,为满足城市居民高消费的工商业和服务业发展起来了,城市显得十分繁荣。读一读宋人笔下的《东京梦华录》和《梦梁录》,一本是写北宋都城汴京的,一本是写南宋都城临安(杭州)的。那里的繁荣景象真是令人神驰心往,但那并不是社会繁荣进步的标志,而是社会动乱的标志。封建社会只要有许多城市繁荣起来了,那就意味着凋零。因为当时的农业生产率是有限的,只能大概养活占全部人口25%的城市人口。也就是说75个农民,最多能养活25个城市居民。如果城市太多了,太繁荣了,超过了这个界限,说明农村破产,许多农民面临灾难,大量农民涌入城市,这样必然会引发社会大动乱。这是因为当时经济的平衡点被打破了,社会无序化加深。实际上古代社会,城市人口到了20%就意味着社会危机加剧,有了社会动乱的基础。

现在社会与古代不同。一是地球向着一体化、全球化方向发展。我们现在总是有人说,我们要自己解决粮食问题。实际上就中国人口和土地现实来说很难做到这一点,除非发生农业上的根本革命,无土栽培成为农业的主流,否则不计成本、一味追求粮食的自给自足,必然会对整个的市场体系有所影响,妨碍我们向工商社会的过渡。如果不需要占用大量土地的工商业、服务业、信息产业得到大幅度的发展,我们有钱了,哪里买不来粮食?有了钱自然有人积极去种粮食。那种一心一意搞粮食自给自足的想法,或是不脱小农的思想境界,或是还想脱离世界,搞闭门发展,这在现实状态下是很难的,要为它付出极大的代价,为全民考虑这是不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