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泰:在多元的世界上,文化自然应该是多元的。各种文化都有存在的权利,但是文化也是有先进与落后之分的,其界限就在于这种文化是否承认个体的位置。传统文化中的“三纲六纪”恰恰是剥夺了个体的地位,一切都以在上位者为依归。原始儒家思想中谈到君臣关系时还强调其相对性,所谓“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但后来,儒学到董仲舒一变,到宋人又一变,这两变把“君”的绝对地位推到极端,儒家思想变成了抹杀个体的权利的一种文化了。儒家强调忠君爱国、强调孝顺父母,而且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个人连生命都是别人的了,哪里还能谈什么权利!
朱元璋坐天下以后,有的士人想要隐居,这是在各个朝代都承认的,而且还会表彰他们不慕名利,可是刚刚打下江山的朱元璋则不允许。这位士人断指以明志。朱元璋因为他不肯为君用,把他处死。为此朱元璋在《大诰》中说:“人的生命是父母给的,所以父母有夺去你生的权利;天下大乱,要不是我奉天承运,夺得天下,你早就没命了。我就是你的再生父母,现在你不为我用,我就有夺去你生命的权力。”可见在皇帝的眼中个体的价值等于零。
朱元璋是游民出身,没文化,他把君臣关系的秘密说透了,而历代帝王和独裁专制的统治者往往借国家或用集体说事。蒋经国就说过“你不要考虑国家为你做了什么,要考虑你为国家做了什么”,这都是借“公”以压制个体权利的要求。明末的黄宗羲就揭破了这一点,这是“以一己之私为天下之大公”。不管花样如何变化,其要旨就是否定或削弱个人权利,以求得在上位者的绝对权力。
田炳信:我们的社会当然不能跟过去的社会相比,但每一个社会都是从上一个社会脱胎而来,都有上一个社会的基因,不管什么社会,他总要解决吃饭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