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我正立在旁边,一位军官眼望着架上叫到某人,某人便答应,军官便说,某炮凉咧吧,再来它几下,来几下者,再放几炮也,上头便照命令办理。所谓凉咧者,铜炮还都是前膛炮,放几次便太热,不能接续再放,便须等候一个时间,所以有这样的命令。又见过一个人上了架子,对另一个人说,‘您下去歇一会儿,喝一盅,他家这个盒子菜还是真有味儿’。另一位说,‘二哥您太周到咧(是客气之义,彼时北平尚无客气这句话),没事,上边也不累,我的意思,天也不早了,也该歇息了’。”这便是明末清初席卷神州大地、所向无敌的八旗兵的后代!这哪里是作战打仗,简直就是茶楼酒肆的聊天打趣。齐先生的回忆录中,对清末宫廷、官场、军队、学界以及民风习俗的堕落腐化都有真实而生动的描绘。
当时对于新生的事物从上到下普遍都采取了敌视和拒绝的态度,一些稍有见识的士大夫看到了世界的进步,主张革新改良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上面说到人们把学习外语与当汉奸几乎是视为一体的。“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最初同文馆都招不到学生,入了同文馆的学生的家长是被人们看不起的。“有许多人便同他们断绝亲戚,断绝来往。甚而至于人家很好的儿媳妇,因为家中弟弟入了同文馆,便一家瞧不起这个媳妇,而且因之便受了公婆之气。”(见《回忆录》)其他如照相、开矿、办工业、修铁路,不仅受到顽固派的敌视,就是一般的社会舆论也很少支持。至于统治阶级上层对于西洋事物的敌视更在社会舆论之上,而且,社会舆论正是由统治阶级的思想决定的。
国家腐败到糜烂,而又绝对不肯更新,人们不革命怎么办?近来有人议论辛亥革命该不该搞的问题,当然历史是不能假设的,但议一议也不妨。实际上应该说它的不可避免性不仅是因为各种社会矛盾的积累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而且也是由于政府糜烂、社会失控、掌政者又不肯学习西方较为有效的社会控制方法,一味使用传统的高压手段、企图用杀人解决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的结果,因而造成了矛盾激烈爆发。这已经不是“搞不搞”的问题,即使孙文和同盟会中具有西方思想意识的人们不去搞革命,也会有传统式的农民暴动发生。我们通过读齐如山先生的《回忆录》,可以生动地感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