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10月去农村虽然不是我第一次下乡,但是它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至今难忘。
这一年,我从夏收就开始发烧,特别是在农村,为了迎合“大好形势”和证明反右斗争与全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所取得的伟大成果,农业必须获得大丰收。当时,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苏联第一个成功地发射了地球人造卫星,这个“卫星”遂成为最先进、最高水平的同义词,也成为社会主义阵营(包括中国)的骄傲。当时各行各业动不动就要“放卫星”,其意为,他们创造了不同凡响的新纪录。农业产量的第一个“卫星”就是河南省遂平县卫星人民公社放的。1958年6月,《人民日报》刊登了这个公社小麦亩产2105斤的新闻,从此,各地的“卫星”一个比一个大,一路高升,最后亩产小麦近万斤。秋收时,水稻的亩产量更是一路攀升,到了9月份,《人民日报》头版已经有了这样的大标题“广东穷山出奇迹,一亩中稻六万斤”。正是在这种氛围中,我们下乡参加农业大跃进的。
我们这些高中生还是不辨菽粟的十六七岁小青年,看到这些消息自然是十分兴奋的。下乡再一次点燃了我们投入这个伟大运动的热情。这时是白天热、夜里凉的九月。我们按照军事编制,高唱着《一天等于二十年》《江南丰收有稻米》等革命歌曲,日夜兼程,徒步到农村去。十六七岁正是贪睡时期,有的同学走着走着便睡着了。我也是懵懵懂懂,似睡似醒,只有那高昂的歌声:“江南丰收有稻米,江北满仓是小麦。高粱红啊棉花白,密麻麻白云盖地天山外……”至今仍在我的脑中回**。
到了劳动的目的地,我们有些失望了,农村还是老样子,和以前我去过的农村差不多,只在干活的现场插了一些红旗彩旗,增加了些锣鼓伴奏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