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寻近代中国

第九章 五四与中国现代化转型

字体:16+-

五四的选择代表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方向,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必然环节。但它依然患有近代国人操之过急的浮躁心理,无视社会秩序和谐在社会发展与进步中的决定性作用。他们渴望一夜之间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不愿在有序的环境里为民族复兴做艰苦细致的长期努力。五四之后中国一系列戏剧性的变化,差不多都可以从这里寻找到思想渊源。

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事件之一。它标志着中国人,至少是中国知识分子特别是青年学生意识的觉醒,是1840年以来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群体第一次全身心地投入,由此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即中国的政治已不再限于职业政治家范围,而扩大到了知识分子特别是青年学生层面;中国政治的阴晴冷暖已不再是职业政治家的任意作为,而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知识分子合作的态度。

五四运动开创了新的时代,也造就了一批新人。此后的中国历史,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几乎一直受制于五四传统,也几乎一直操纵于五四新人之手。因而在某种意义上说,五四之后的中国历史发展,种种成就皆应导源于五四,而种种失误、种种罪孽也几乎莫不与五四有关。鉴于此,欲准确理解和把握五四之后的中国社会与文化,不能不对五四的功过是非进行系统的梳理与分梳,汲取其有益的经验和教训,抛却其不足和失误,从而继承五四的真精神,减轻新一代中国人心灵上的五四迷雾,超越五四,为我们多灾多难的祖国更为美好的明天而举国努力,真正实现五四青年以鲜血和生命捍卫的崇高目标。

作为已经消逝的过去,五四精神与五四运动已成为往昔的记忆和客观存在。然而由于五四之后中国历史发展的特殊性,五四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总是纠葛在一起,人们不惟依据现实的需要着力宣扬五四精神的某一方面,甚至基于现实的要求将五四运动本不存在的精神强加于五四。致使五四的真相与精神越发模糊,使五四成为政治家和那些期望有朝一日成为职业政治家的人们手中的一块“敲门砖”和“避邪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