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寻近代中国

孙中山的失落与失望

字体:16+-

如果历史主义看待中华民国在大陆三十八年的历史,至少应该分为南京临时政府、袁世凯及北洋系中华民国政府,还有蒋介石及国民党系中华民国国民政府这样三个大阶段。这三个阶段不仅有重大差别,甚至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大家都说是民国,但此民国非彼民国,因而各自法统也就很不一样,所信奉所执行的政策也就有着很大区别。

我们过去很长时间弄不清孙中山为什么一再声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中华民国成立了,民族主义实现了,剩下的就是好好建设民主政治、实现普遍民权,提升老百姓的生活品质。这不就是孙中山毕生追求的理想吗,为什么孙中山总是不满意?其实,如果将这句口号落到实处,孙中山表达了民国法统中的大问题。

在1912年之前十七年,孙中山一直流亡在海外,他在组织革命呼唤救亡的同时,也在为中国未来设计政治路线图。按照孙中山的理论,满洲人是中国周边的一个族群,满洲人不是中国人,满洲过去两百多年对中国的统治是殖民统治,因此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就是推翻满洲人创建的这个“殖民政府”,“驱逐鞑虏”;然后重建一个汉人的天下,“恢复中华”。只是孙中山毕竟不再是过去年代的草莽英雄、农民领袖,不再一味强调改朝换代,而是期待在实现这场种族革命的同时,一举完成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所以孙中山最完整的革命理论表达就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建民国,平均地权”。这是孙中山目睹清廷政治腐败而导致甲午之耻的重要觉醒,也是此后十几年孙中山坚定不移的政治信念。

凭借着这样的政治信念,孙中山通过“一个人的战争”终于唤醒了整个民族整个国家,追随革命的人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至1905年在东京成立同盟会,孙中山被各派革命势力推举为总理,中国革命至此出现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为了将中国革命向深度广度推进,孙中山和同盟会领导人在1905年前后制定了革命方略,制定了军政府计划,制定了一旦清廷垮台究竟应该建立什么样的政府,如何重建新的国家等一系列方针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