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单身时,许多热心人给我介绍过对象。其中一位相亲人选博士毕业,在事业单位工作,已取得北京户口。在介绍人口中,对方哪儿哪儿都好,介绍人问我:“见不见?”
当然得见。
一个周末,我们约在北京南城一家由纪晓岚故居改建的餐馆。入座十分钟,引见过彼此,介绍人找个借口先走了。临走前,她说:“你们慢慢聊。”
剩下的时间,我和相亲对象王博士面对面,一对一。
王博士谈吐文雅,风度翩翩,说句实话,我为他倾倒。
两小时匆匆而过。饭后,王博士把我送回家。他向我挥手告别时,彬彬有礼,尽显绅士风度。他说:“再见!”
我心想:“还能再见吗?再见就是明天吗?”
进入家门,介绍人很快来电,问我心意:“下周要不要继续约?小伙子人不错吧?”
约,当然得约。不错,当然不错。
我如此回答介绍人,挂掉电话,心中突然有个声音冒出来,提醒我,王博士是不是真的如他表现得那么完美?他的一切信息都来自介绍人,他的一切细节都由他自己展现。我只能看到他愿意表现的那一面。其他面呢?
我想了一会儿,打开电脑,在王博士所在的单位搜索他,单位、职务、姓名都没有问题,好几条新闻证明他的确优秀。我再从网上搜索,王博士的毕业院系须臾出现在我面前,他在学生会的职务、参与的活动、发表的演讲、联欢会上讲相声的视频,连他发表的论文,都一一呈现在网络界面。我逐一看过去。有趣、生动、全面发展的王博士让我更心动了。
慢着,问题来了,问题出在论文上。
我是硕士学历,知道如何论文查重。我看王博士的论文,初衷只是想了解他在学校学习的领域,想下次见面能多些话题。比如,他的论文和造船有关,我起码可以提提去过马尾船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