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冥想5分钟,等于熟睡一小时(全新修订版)

别迷恋自我,这会让你很自私

字体:16+-

自我是你这个人的一部分,它总是在不停地根据外界条件的变化展示出不同的面目。有时候,它就是一个似有似无的幻觉。

你刚刚感受到的自我,是建立在大脑中关于自我的生理基础之上的。想法、感觉、图景等,所有这些信息的不同组合方式,其实都是不同神经结构和神经行为的组合。同样,外在自我的不同面目也是意识和大脑的不同模式组合。现在的问题并不是这些模式组合是否存在,关键的问题是:它们的本性是什么?这种本性,也就是这些生理模式所表现出来的、统合在一起的“我”——行为体验的拥有者、行为监控的执行者——是否真的存在?又或者自我就像独角兽,仅仅是个传说,是个幻影,实际上并不存在?

自我有很多面目,但都是幻觉

基于大脑和神经系统的不同结构和过程,自我可以展现出很多面目,并牢牢地嵌入我们的身体与外在世界的互动中。

很多研究者用不同的方法对自我的不同面目及其神经基础进行了分类。比如,思考型自我主要是由前扣带大脑皮层和前额叶大脑皮层背外侧区之间的神经联结构成的。

情绪化自我则是由杏仁核、海马体、纹状体(基底神经节的一部分)和上脑干共同构建。大脑多个部分参与对你进行的面部识别,了解你的人格特点,体验你的个人责任,并参照你的预期考察你的当下境况,把你和其他人区别对待。

传记体自我是由思考型自我和情绪化自我的一部分组成的,它让“我”的感觉有了对过去和未来的认知。

核心自我代表不分时空、无过去未来差别的“我”的感觉。前额叶大脑皮层为传记体自我提供了大部分神经基础,如果它受损,核心自我还是能够保存下来的,但是会失去对过去未来的时间连续感。另一方面,如果代表核心自我的皮层下结构和脑干结构受损,核心自我和传记体自我都将消失,这表明核心自我是传记体自我的神经和心理基础。当你的意识非常安静的时候,你会感觉传记体自我好像消失了,这是因为它的神经基础这时候停止了活动。冥想就是让意识宁静下来,通过专注修行,在大脑部分活动停止的情况下,你依然保持清醒的控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