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克莱因文集(共4卷)

附录一 注解

字体:16+-

【这些注解的提供者是梅兰妮·克莱因信托机构(Melanie Klein Trustees)的艾德娜·欧萧尼西女士(Mrs Edna O'Shaughnessy),《梅兰妮·克莱因文集》的主编R.E.马尼-基尔先生(Mr R. E. Money-Kyrle),以及编辑委员会的其他成员汉娜·西格尔博士(Dr Hanna Segal)和贝蒂·约瑟夫女士(Miss Betty Joseph)。见:序言及编者引言。】

对某些分裂机制的论述(1946)

这是梅兰妮·克莱因最重要的著作之一,首次对生命最初三个月所发生的精神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以前,这段最初的时期叫作偏执位置,在此被重新命名为偏执—分裂位置。在《论躁郁状态的心理成因》(1935)一文中,仅在与抑郁位置对比时,对其做了摘要的描述。梅兰妮·克莱因在此文中,详加陈述了早期自我的特征,及其客体关系与焦虑的形式,借此阐释了(其中最重要的)分裂状态、理想化、自我的崩解,以及与分裂有关的投射过程的本质,对于最后这一点她开始引用“投射认同”这个词(下文将会讨论这个概念),而且对于了解精神分裂症开启了一个新的纪元。这篇文章对于一些心理过程,特别是导致精神分裂的解离与去人格状态的分裂机制,提供了最早的详细说明。它也讨论了关于分析分裂状态的技术。她在晚期的著作《嫉羡与感恩》中,再次回到这个主题上。

在对偏执—分裂位置的说明中,分裂是关键的概念。追溯梅兰妮·克莱因关于分裂的想法在数年间的发展,可能相当有趣。分裂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在她最早出版的文章《儿童的发展》中,她评论了裂解客体的坏方面这一现象,以便将它以好客体来进行保存。她观察一个小男孩,他的巫婆形象是来自母亲形象的崩解,为了将她保留住,这个巫婆形象是他所爱的母亲裂解分离出来的。在《儿童精神分析》(1932)中,这种分裂的方式被视为相对的成熟过程,发生在施虐性减弱的时候。它使儿童能够复原其好客体,并且避开恐怖的坏客体。在1935年,梅兰妮·克莱因将这种分裂方式(发生于越来越现实的层次)纳入正常修通抑郁位置的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