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饮茶小史

茶渐融合儒道释

字体:16+-

自西汉至魏晋时期,僧侣们虽然已经开始与道士、文人们清谈、饮茶,但是,还并没有迸发出新的火花与思想。

从秦汉时期,到魏晋南北朝,在寥若晨星的文献中,茶最早是以药用的面目被记载的,但这并非是说,茶的最早发现是因药用而起。如果从逻辑上判断,茶的最初应用,一定是食在药前。西汉司马相如的《凡将篇》最早有记:“乌啄桔梗芫华,款冬贝母木蘖蒌,芩草芍药桂漏芦,蜚廉雚菌荈诧,白敛白芷菖蒲,芒消莞椒茱萸。”上文中,一共罗列了21味中药,茶以“荈诧”之名位列其中。其后,东汉华佗的《食论》记载:“苦荼久食,益意思。”我们知道,茶叶中的咖啡碱,约占茶叶干物质的2%—5%,因此味苦而被称之为苦荼。茶饮中可溶的咖啡碱,能够使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它与镇静安神的茶氨酸共同作用,一阴一阳,相互抑制,可使人神思闿爽,思维活跃,故能“益意思”。正因为茶叶中含有大量的咖啡碱,它既能令人不眠,又可使人神经兴奋,并具有一定的成瘾性,所以,茶饮能够借助嗜好人群的示范与影响,迅猛地在大众之间快速传播。茶的最早应用,究竟是因食用推动了茶的发展,还是因茶之药效促进了茶的传播,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证据可以证实。但是,早期茶的饮用,一定是食、药并存的,并且二者是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里,中药是一个非常广阔的概念。食药同源,但在食与药之间,并没有严格的区分,只不过在不同的条件下,药用与食用存在着用量的悬殊而已。隋代,杨上善编注的《黄帝内经太素》写道:“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由此可见,皓首穷经,去考证茶到底首先是为食用还是最早作为药用,几乎是没有多少意义的,也很难找到完美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