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饮茶小史

《茶录》奠定宋审美

字体:16+-

蔡襄在《茶录》里,首次提出了所点之茶的“茶色贵白”,迥异于唐代的以茶色青绿为美,这种茶色以白为贵的宋代审美,一直影响到明末。

蔡襄在《茶录》里,规范了点茶的程序,其主要包括:备器、择水、炙茶、碾茶、罗茶、候汤、熁盏、点茶等。由于点茶斗的是咬盏或云脚不散,如蔡襄所言:“著盏无水痕为绝佳”,这就要求,经过碾罗的茶末颗粒,要尽可能的细腻,还必须增加茶汤搅拌的力度,使茶末与水形成水乳交融的胶体状态,因此,相对于唐代的煎茶,在点茶过程中,对茶碾、茶罗、茶匙等茶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惟如此,蔡襄在《茶录》里,首次提出了所点之茶的“茶色贵白”,迥异于唐代的以茶色青绿为美,这种茶色以白为贵的宋代审美,一直影响到明末。待茶的壶泡法与撮泡法兴盛以后,始又复原唐代以茶色青翠为佳的标准。蔡襄为什么要把茶色白居为首位,而把“茶有真香”“茶味主于甘滑”居于次位呢?从根本上讲,蔡襄开创的点茶法,首先是以玩赏为主,带着浓重的游戏色彩,如同时代的范仲淹在《和章岷从事斗茶歌》中所述:“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其次,是为了表达茶汤乳花的“视其面色鲜白”。由此可知,茶色白与茶之白色沫饽,容易形成浑然一体的焕如积雪的汤花效果,如果仅从视觉上审视,它是要优于茶色青翠与白色沫饽所形成的色彩斑驳的汤花效果的。宋代项安世的“自瀹霜毫爱乳花”以及陆游的“茶分细乳玩毫杯”,强调与侧重的也是对汤花的玩赏。

为了能够清晰鉴别与细究点茶的胜负,尚需借助茶盏釉水的黑色,去衬托一盏茶的汤花之白,故蔡襄写道:“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与此同时,因胎厚笨拙、含铁量高且一直贱为民用的黑褐色茶器,开始粉墨登场。彼一时,此一时也,浴火涅槃雀变凤。因点茶审美的跳跃式骤变,使得唐代陆羽主导的青瓷益茶,突然变为黑瓷宜茶了。为了视觉上的扩大及回环击拂的需要,在唐代广为使用的茶瓯,也革新、改变为适于斗茶的斗笠茶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