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笔记》里战国帛书的原型,记录了我国最早的创世神话
战国楚帛书摹本
看过《盗墓笔记》的朋友都知道,这部书开局就说长沙“土夫子”倒斗,但搞到手的战国帛书却被美国佬骗了去的故事。所谓“土夫子”,就是过去长沙人对盗墓贼的称呼。这件事是纯属虚构的吗?别说,它还真有历史原型。
最早出土的战国图书
我们知道,商代有刻在甲骨上的甲骨文字,西周有刻在青铜器上的青铜文字;其实,商代也有刻在青铜器上的青铜文字,西周也有刻在甲骨上的甲骨文字。但这些文字,更多是一些祭祀的档案记录,而不是典型意义的图书文献。
《墨子》说“书于简帛”,商周的图书文献,还是以简帛为载体,即竹木简牍和缣帛。不过早期的简帛都腐朽了,出土最早的是春秋战国之际曾侯乙墓的竹简遣册,也就是随葬物品的记录清单,而这实际上也不算是图书。
最早出土的战国图书文献,是1942年在湖南长沙子弹库楚墓出土的一整卷帛书和一些帛书残片。因为帛书材料的贵重,相对竹简要稀少很多,这实际上也是流传于世唯一的战国帛书。
1942年9月,任全生、漆孝忠、李光远、胡德兴四位“土夫子”在长沙东南郊的子弹库一地挖开了一座战国楚墓,并从墓中盗走一批漆盘、铜剑、木剑鞘、木龙、陶鼎、陶壶、陶簋等文物以及一个竹箧,竹箧里面装着的就是这卷帛书和帛书残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四位“土夫子”又加入了考古队,并参与了湖南省博物馆1973年5月对子弹库楚墓的发掘。经考古发现,该墓为一椁二棺,墓中还有一幅“人物御龙图”帛画、玉璧、丝麻织物等随葬品。考古工作者判断,这是一处战国中晚期的墓葬,墓主是一位楚国士大夫。故子弹库帛书成书的年代下限,大致也是在战国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