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短史记

李鸿章挨一枪少赔一亿两?

字体:16+-

“李鸿章在马关挨一枪,中国少赔一亿两银子”之说不知始于何时,但常见于各种通俗文史著作。

比如,《晚清军政启示录》里说:“或许是看到李鸿章受了枪伤,伊藤博文最后做了一亿两白银的让步——李鸿章苦笑,这一枪挨得值。一个没要了他性命的枪伤,价值一亿两,他觉得自己所受的皮肉之苦都值了。”①

《复盘甲午:重走近代中日对抗十五局》里也说:“为了抵消李鸿章遇刺的影响,日方又决定将赔款金额减去一亿两,诚可谓19世纪外交史上最昂贵的一枪。”②

《流放紫禁城》一书也说:“四月十七日,日本在谈判桌上做出了一点让步,《中日马关条约》签字,较原日方条件有所减轻,赔款减少了一亿两,割地少了一处。时议对此的评价是:‘口舌所不能争者,藉一枪子而得之。’意思是说:日本在条约上的让步,完全是因为李鸿章挨了一枪。”③

它的广泛传播,则显然始于电视剧《走向共和》的演绎。

不过,这种说法并不成立。梁启超当年为李鸿章做传,其中虽然也有“口舌所不能争者,藉一枪子之伤而得之”这样的话,但梁书写得明白,日本政府因李鸿章遇刺而做出的让步,并非减少赔款,而是停战:

“日皇及举国臣民同深震悼,遂允将中国前提出之停战节略画押。”④

扼要来说,李鸿章遇刺前后的博弈情境,是这样的:

(1)李鸿章遇刺之前,日本国内舆论(包括军队内部)的主战气氛极为浓厚,“何时轻骑入燕京”是当时一种普遍的日本民意。行刺李鸿章的小山丰太郎,是一名26岁的无业游民,他的行刺动机正是不希望中日两国停战,他在法庭上宣称,“日军放弃占领北京意味着日本的耻辱,目前同中国签订合约为时尚早”,他希望通过刺杀李鸿章,让和谈直接流产。日本政府在谈判中,也始终拒绝清廷的停战提议,并积极调动军队攻占澎湖,且欲直接夺取台湾,继而在谈判桌上取得更大的利益。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