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看了一眼号称“历史正剧”的《大秦赋》。2020年12月1日首播时,该剧的豆瓣评分一度高达8.9分。然后就被雷到了。比如,为了彰显秦国对楚国发动战争的正义性,该剧虚构了一段楚国百姓不堪压榨集体逃亡秦国的剧情——剧中,一群逃至秦楚边境的楚国百姓,被楚军追上后,发出了“回楚国,我们没有活路啊”“我不要当楚民,愿成秦人”的呼喊。
战国时代的百姓们,确实干过这种“用脚投票”的事情。但他们的选择,并不是纷纷投奔秦国,而是纷纷远离秦国。
这方面的材料很多。比如,公元前259年冬天(这一年嬴政出生),苏代去见秦相范雎,就当面对范说出过“天下不乐为秦民之日久矣”这样的话。
当时,秦军正由名将白起指挥,兵分两路,进攻韩国的皮牢和赵国的太原。苏代此来,是受了韩、赵两国的委托,旨在鼓动范雎去劝说秦昭王退兵。
据《史记》所载,苏代是这样给范雎剖析利害的:“白起已为秦国攻取了七十余座城池,南定*、郢、汉中,北败赵括,其功劳可比肩周公、召公和吕望。若再灭了赵国,白起必然要升为三公,你范雎能接受自己的地位被白起压制吗?但你不接受也不行,白起若灭了赵国,一定会成为三公。”
然后,苏代给范雎提供了一项瓜分白起之功的主意:
秦尝攻韩,围邢丘,困上党,上党之民皆反为赵,天下不乐为秦民之日久。今亡赵,北地入燕,东地入齐,南地入韩、魏,则君之所得民无几何人矣。故不如因而割之,无以为武安君功也。——《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大意是:秦国之前进攻过韩国,围困了邢丘和上党,结果上党的民众全跑去了赵国,天下之人不想做秦国的百姓已经很久了。假如现在灭了赵国,那么,北边的赵国人定会跑去燕国,东边的赵国人定会逃往齐国,南边的赵国人则会迁往韩、魏,秦国能得到多少赵国百姓,想必你心里也有数。所以,与其让武安君白起立下灭赵的大功,不如由你去劝说秦王退兵、接受两国割地的提议。割地讲和对秦王有好处,他不但可以得到土地,还可以得到百姓;对韩、赵两国也有好处,他们可以继续苟延残喘;对你范雎同样有好处,你的政治地位不会遭到白起的挑战。实可谓一举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