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紫禁城,通过我1919年第一次踏进它的大门后的一些片段,介绍得差不多了。本章将讨论皇室和民国达成的革命妥协所带来的恶果。大家记得,这一妥协不仅剥夺了皇帝所有的政治权力,留给他一个空头衔,更让他背负了一个极其耗资却无甚内涵的特权,即维持一个多余却无用的宫廷。帝制被推翻了,但其背后的推手之一——奢侈腐败的制度,仍完好无损。
跟大多数外国人和许多中国人看法一样,我以前认为清王朝的崩溃是因为皇室的无能、无知和贪婪;是因为皇太后的失策和罪过,或她愚蠢地信任的那些人的错误和罪行;是因为东西方“蛮夷”的惊人打击;是因为东方宫廷中普遍存在的恶习和奢侈对其造成的腐蚀;是因为西方民主理想的涌入,及其对“年轻中国”毫无防备的头脑的毁灭性影响;是因为中国人对“异族”王朝的仇恨,他们越来越相信统治了近三百年的“异族”终于“气数已尽”。
在我有机会从内部观察革命后的帝国制度之后,我得出的结论是,虽然这些原因在不同程度上起到了推动作用,导致帝制的灭亡,但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内务府的束缚越来越紧。我曾把内务府比作吸血鬼,吸干了大清王朝的血液。
西方作家在讲述大清帝国时期的中国宫廷生活时很少谈及内务府,可能是因为他们不大了解内幕,也就不那么关注这个问题了。当然,太监制度的邪恶臭名昭著,经常受到外国人和中国人的谴责。但人们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太监制度只是规模更大的内务府制度的一部分,并非权力最大、危害最深的那部分。实际上,与其说太监是皇帝的仆人,还不如说他们是内务府的奴才。他们因宫廷腐败而备受指责,不过是替罪羊罢了。废除太监制度的确是一件非常值得期待的事,从我在朝廷任职的第一天起,就希望这个目标早日实现。但仅是遣散太监,而不废除或彻底改革内务府制度,将不足以清除宫廷遗毒,这些毒物威胁着清朝的生命,危及皇帝及其家人的福祉。这件事起初我不明白,也是后来才想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