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崩溃

破解“掐脖子”

字体:16+-

新兴国家古雅典的崛起震惊了老牌陆地霸主斯巴达,双方在竞争中产生了摩擦,接着是对抗,最后是冲突。当新兴大国崛起后,必定挑战原有霸主,原有霸主也必将回应其威胁,最终只能通过战争解决,这就是“修昔底德陷阱”。

“一战”前,新兴国家美国迅速崛起,逐步威胁老牌国家英国的霸主地位,英国必定要打压美国,特别是在核心技术领域,英国一定会掐住美国的脖子,通过经济、贸易、政治、技术封锁手段对其进行打压,以便保持自己第一的位置,阻止美国实现反超。

翻开历史的故纸堆,美国的反超已经是现实,但我们不禁要问一句:美国是如何破解英国“掐脖子”,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崛起的呢?

让我们先从一个故事开始,慢慢揭晓问题的答案。

波兰钢琴家瓦迪斯瓦夫·席皮尔曼(Wladyslaw Szpilman)从小就显露了过人的天赋,一首曲子只要读一遍就能完美地弹奏出来。就是这样一位天才钢琴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只因犹太人的身份,生命遭到了严重的威胁,亲朋好友相继被送往集中营后,他无奈地开始了逃亡的生活,饥肠辘辘和死亡的阴影时刻相伴……

生存,是每个人最基本的权利;对和平、稳定生活的向往,是每个人内心最真实、最基本的追求。席皮尔曼是电影《钢琴家》的原型,电影的火爆,充分表达了人们对战争的憎恶、对和平的向往。

个人在历史中就像一粒尘埃,只能跟随历史的巨浪跌宕起伏。战争不会考虑个人是否有稳定的住所,是否有充足的水源和食物,更不会考虑科学家是否有优越的综合环境……一切都被战争的机器粉碎。

在远离战争的国家和地区,则是另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远离战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吸引着科学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涌现出一大批顶尖的科学家,这里拥有世界顶尖的科研环境和团队,正所谓惺惺相惜,志趣相投的人总想在一起。美国长期而有效的移民制度,对不同层次的人才采取不同的策略,为其提供有力的社会保障和支持,知识移民蠢蠢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