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恩施,是巴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位于湖北的西南部,东连荆楚,南接潇湘,西临渝黔,北靠神农架,是一个奇山异水、被崇山峻岭阻隔了的世外桃源。正因为如此,恩施玉露作为国内唯一的蒸青绿茶,才会原汁原味地传承于唐宋,完整地被保留下来,从某种意义上讲,称赞恩施玉露是中国传统茶的活化石,还是恰如其分的。
不仅如此,湖北恩施一带,也是我国最早饮茶与利用茶树的主要地区之一。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的神农氏,就是活动在神农架地区的湖北人。东汉时期的《桐君录》记载:“巴东别有真茗茶,煎饮令人不眠。”饮茶能够兴奋神经中枢系统,可能会造成失眠。这是中国历史上,对茶内所含咖啡碱药理功效的最早认知与记载。到了三国时代,张揖的《广雅》有:“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巴志》,记载的“土植五谷,牲具六畜……丹、漆、茶、蜜……皆纳贡之”,据详细梳理与考证,此处指的是三国时代、巴人献茶的事迹,而不能附会到该文献中的“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这句话上。因为在商周时期,民间可能存在着饮茶之事,但茶并未列入官方的记载,因此,茶不可能成为周代的朝贡之品。另外,常璩还在下文写道 :“园有芳蒻香茗”,这足以证明,在三国前后,恩施一带或者周边地区的人们,已经有意识地主动开园植茶了。
“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陆羽在《茶经》里,写到茶树的起源时,首先提到了他故乡的“巴山峡川”。“巴山峡川”的范围,大概是在重庆以东,湖北以西,以恩施地区为中心的山川峡谷地带。陆羽所描述的两人合抱的古老茶树,后世多因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和人工砍伐等原因,逐渐消失了。但是,在恩施(尤其是利川)一带,还能见到很多数百年的古茶树存在,这从另一方面,也佐证了陆羽关于古茶树记载的真实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