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茶路无尽(修订版)

高氨低酚安吉白

字体:16+-

安吉白茶,是烘青的白叶茶,以其茎脉绿、叶玉白故名。它属于绿茶中的新贵。安吉白茶,与萎凋、干燥而成的传统白茶类,几乎没有任何的关联。

最早记载白叶茶的典籍,是北宋的《东溪试茶录》,其中写道:“茶之名有七:一曰白叶茶,民间大重,出于近岁,园焙时有之。地不以山川远近,发不以社之先后,芽叶如纸,民间以为茶瑞,取其第一者为斗茶,而气味殊薄,非食茶之比。”之后,宋徽宗的《大观茶论》,更进一步写道:“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崖林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可致。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所造止于二三銙而已。芽英不多,尤难蒸焙,汤火一失,则已变而为常品。须制造精微,运度得宜,则表里昭彻,如玉之在璞,它无与伦也;浅焙亦有之,但品不及。”以上两处记载,皆指出了白叶茶的共性,其叶莹薄,与常见的绿茶不同。对照当下的安吉白茶、白鸡冠、白芽奇兰等品种,其新萌的芽叶,还是有点近似于宋代白叶茶“芽叶如纸”的特征的。

宋人斗茶,以白为上,这是宋代特别珍视白叶茶的根本原因。其实,在宋代以降的文献里,关于白叶茶的记载也很多,生长散见于诸多茶区的茶丛之中。清代《集异新抄》记载:苏州洞庭山,“包山寺有白茶树,花叶皆白,烹注瓯中,色同于泉,其香味类虎丘,一寺止一林,不知种自何来?植数十年矣。”后来,茶竟萎绝种。武夷山的四大名丛之白鸡冠,也属于白叶茶的范畴。在低温的早春与秋冬,白鸡冠新抽的芽叶,金黄翠白,光彩夺目,迥异于三坑两涧里的其他岩茶品种。

安吉白茶的母树,原生长在安吉县天荒坪镇的大溪村,位于海拔800多米的横坑坞桂家厂,是一蓬树龄逾百岁的再生型古茶树,当地人称它为大溪白茶。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地方农业部门选育,无性繁殖出了大溪白茶茶苗。考虑到地理标识和产权保护,在2004年,地方政府把大溪白茶,命名为安吉白叶一号。同样在蓬勃发展的江苏溧阳白茶,引种的也是安吉县的白茶一号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