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茶路无尽(修订版)

安化黑茶花色多

字体:16+-

习茶数年的我,对湖南黑茶一直不太关注,也说不上喜欢。首先,因为在之前的市场上,没遇到过令人眼前一亮的黑茶。无论是卖茶的,还是买茶的,都在大谈黑茶减肥、祛油、抗癌等保健功效,却很少有人关注黑茶香气的清幽、滋味的甜醇和愉悦的享受等。其次,尤其鄙视黑茶领域存在的某些令人生厌的营销方式,某些茶已经不再属于茶的范畴了。

2015年,在考察完湖南岳阳的君山银针之后,我由洞庭湖逆古时黑茶的水运路线,走进了偏远的安化茶区。大美安化,钟灵毓秀,不是江南,胜似江南,尤其是黄沙坪、唐家观一带,颇似美丽的凤凰古城。晴川历历,葭苇澄澄,光滑沧桑的石板路,沿江的吊脚楼,鳞次栉比的百年茶号,依稀还能辨出百年古镇那些尘封已久的辉煌。

“茶品喜轻新,安茶独严冷。古光郁深黑,入口殊生梗。”清代名臣陶澍心系故乡,用诗把安化黑茶的独特品质和深沉气韵,很准确地表达了出来。安化黑茶的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的渠江薄片和益阳团茶,到了明代洪武年间,即有芽茶入贡。明代万历二十三年(1595),安化黑茶始以官茶之名远销西北。

北倚巍巍雪峰山脉,资水横贯其间的茶乡安化,优良的大、中叶群体种茶树,在云雾之间,山崖水畔,不种自生。安化黑茶,起始于敷溪镇资江北岸的苞芷园,后沿资水向上发展,逐步形成了以江南为最大的黑茶集散地。传统上以“六洞茶”最为著名,六洞之中,又以竹林溪内的条鱼洞为冠。而竹林溪就在鹞子尖的山脚下。以鹞子尖为核心,周围九重湾、五龙山、扇子排所产的茶,也是风味独特、各有千秋。当今的质量与声名,则以高家溪、马家溪为最佳。明清时期,安化邻近地区的桃源、沅陵、新化、益阳等地也产黑茶,但其质量不如安化本地茶,当时把这些茶称为外路茶。安化本地产的茶,称为道地茶。陶澍诗中对此也有表达:“宁吃安化草,不吃新化好。宋时有此语,至今犹能道。”安化的道地茶,品质优异于外路茶,自宋代就有历史评价。为保障安化茶的质量和信誉,禁止外路茶运到安化,以次充好,雍正八年,清政府在苞芷园专立茶叶禁碑。禁碑至今犹存,由此可见,古人事茶的认真程度,令我辈汗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