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茶,是四川黑茶的现代称谓。四川黑茶,因运往消费区域的路线不同,又分为南路边茶和西路边茶。南路边茶,以雅安为制造中心,邛崃、天全也有生产,然后,经雅安、天全、康定,销往甘孜、西藏、甘南和尼泊尔等地,其主要产品为康砖和金尖等。西路边茶,以都江堰、汶川为生产中心,其产品为茯砖和方包,主要销往四川阿坝和青海玉树等藏区。因都江堰和汶川是成都的西大门,故称为西路边茶。
茶,起于汉,始于晋,兴于唐,而盛于宋。唐代,是中国茶叶发展很重要的一个节点。茶叶的制作,从早期的“伐而掇之”,采茶做饼,原料由粗渐细,至宋代,蒸芽做饼,原料等级达到极致。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说:“近岁以来,采择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盛,烹点之妙,莫不盛造其极。”同时,唐代的政治经济中心长安,随着朝代的变迁更迭,地位逐渐衰弱。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开始向宋代的开封、洛阳、杭州转换。茶叶的制作交易中心,也逐渐从临近长安的四川,开始向江南地区与武夷山区转移。
四川雅安的茶园
到了南宋,长江以南的茶叶,名茶辈出,星光灿烂,其品质好过四川的,已是不胜枚举。于是,出现了“重建茶,轻蜀茶”的局面。之后,蜀茶的生产,除了部分满足贡茶需求以外,其他的粗茶,主要为满足茶马交易之需用,边销茶由此而生。《宋史·食货志》记载:“旧博马皆以粗茶,乾道末,始以细茶遗之。然蜀茶之细者,其品视南方已下,惟广汉之赵坡,合州之水南,峨眉之白芽,雅州之蒙顶,士人亦珍之。然所产甚微,非江、建比也。”
五代时,毛文锡《茶谱》记载:“其茶,如蒙顶制茶饼法。其散者,大而黄,味颇甘苦,亦片甲、蝉翼之次也。临邛数邑茶,有火前、火后、嫩绿、黄芽号,又有火番饼,每饼重40两,入西蕃。”这是四川茶叶最早进入藏区的文献记载。其后,随着藏民对茶叶的依存度越来越高,需求量越来越大,茶叶从商品交易,互通有无,到了宋代发展为茶马互市,茶叶逐渐成为朝廷的重要财政收入,以及换取战马的重要战备物资。其重要性,如南宋张震所言:“四川产茶,内以给公上,外以羁诸戎,国之所资,民持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