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无条件养育(修订版)

有道德的孩子

字体:16+-

儿童发展学家就此展开了大量调查研究,尤其是那些强调“亲社会”

行为(prosocial behavior,又叫积极的社会行为,它是指人们在共同的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些有益行为,比如帮助、分享、合作、安慰、捐赠、同情、关心、谦让、互助等,心理学家把这一类行为称为亲社会行为。——译者)的专家。如果我们仔细过滤一下这些研究数据,就能萃取出关于提高儿童道德成长的关键性建议。(顺便说,这些建议在本质上与本书第七章提供的无条件养育原则严重重叠,乃非巧合。)

1.关心他们

道德发展的基石,在于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家长的所有指令和干预,必须植根于温暖、安全和无条件爱的亲子关系里。这些字眼也多见于其他专家为养育有道德的孩子所提供的指导中:安全型依恋关系、滋养、尊重、响应和共情。这些是所有人类的基本需求。当这些需求得到满足时,孩子就从对它们的关注中解放出来,可以敞开胸怀帮助他人。但如果这些需求没有被满足,它们就会持续在孩子耳边回响,导致他(她)充耳不闻别人痛苦的呐喊。

知道自己被爱的孩子,安全感更多,戒备感更少。因此,他们倾向于更有勇气向别人伸出援手,包括那些与自己完全不同的人。还有一个额外福利:对家长安全依恋的孩子,不仅对他人反应热情,同时还更加坚定自信、独立自主,从多种角度衡量,都显得富有社交能力,并且心理健康。

2.向他们展示有道德的人如何生活

即便在走路稳当之前,孩子都在吸收着你的价值观。他们从你那里学会如何成为一个人。如果他们看见你无动于衷地路过某个陷于困境的人,他们就会认定他人的痛苦与自己无关。但如果他们看见你向别人表露关心,甚至是陌生人,这就给他们上了一堂强有力的品德课。有研究显示,如果孩子看到别人向慈善机构捐献,即使是发生在很久以前,他们自己也会更容易行善;如果做榜样的人在孩子眼中温暖良善,那么其对孩子行为和思想所产生的影响就十分显著。同样,要想教会孩子诚实的重要性,家长就要做到从不对孩子说谎,尽管对孩子声称没有饼干了要比向他们解释为何不能吃饼干容易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