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育学院刘天华
一、备课思考
(一)“美丽的形象”仅仅是个点缀吗
《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标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节选自著名作家梁衡的同名散文。文章从居里夫人在法国科学院宣布镭的发现引入,主要通过居里夫人发现镭、提炼镭的艰苦研究过程,以及成名后她继续埋头工作、视名利如粪土的具体事例,塑造了居里夫人内外皆美的感人形象,赞颂了她高尚的精神品格和为人类做出的伟大贡献。
我曾听过多位老师讲授这篇课文,虽然具体环节各自不同,但在教学处理上非常类似:把教学重点放在文章三、四、五段突出居里夫人高尚精神品格的事例上,反复诵读,品语言、谈感受,最后总结“跨越百年的美丽”指的是居里夫人所体现的科学精神。而对于文章第二自然段反复提到的居里夫人的形象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神情的美丽、庄重的形象则一带而过。当问及这样设计的理由时,老师们认为“美丽的形象”不过是个引子,并不是文章的重点,没有必要下太大工夫。
事实确实如此吗?作者对居里夫人“美丽的形象”的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仅止于此吗?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二)“美丽的形象”有何深刻含义
带着内心的疑惑,我又反复研读教材,还阅读了原文、作者创作这篇文章的背景材料,乃至作者的文艺理论创作书籍,对问题的认识渐渐清晰了。
所谓“作者思有路,遵路识其真”,我们先从课文的结构看。第二自然段是文章的倒叙部分,展现了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向世人宣布他们伟大、惊人发现的场景。在这个段落中,表现人物形象的语言几次出现,在全文中是最集中的一处。如,“一百年前的1898年12月26日,法国科学院人声鼎沸,一位年轻漂亮、神色庄重而又略显疲倦的妇人走上讲台,全场立即肃然无声……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心中。”居里夫人的形象不是妩媚迷人,而是美丽端庄,乍一看并不夺人眼目,但其高贵淡定的科学家气质却又在瞬间折服人心。她的出现非同凡响,带着独特的魅力征服了当时在场的每个人,也永久地征服了世人。我以为作者别出心裁地采用这样的构文方式,用意正在于把最激动人心的场景,人物最经典的形象深深地印刻在读者的脑海中。由此看,这个段落绝非可有可无,而是饱含深意、展现文章艺术魅力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