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梁衡给中学生的作文课(全3册)

欣赏梁衡之“工”

字体:16+-

复旦大学附中黄荣华

在散文写作铺天盖地的年代,在散文写作没有了“王法”的年代,在散文写作变成了许多作家与写手的文字狂欢与梦呓的时代……梁衡先生以他“一年一篇”的虔诚写作,给散文创作带来了别样的文本,也为中学生朋友带来了堪为“范本”的“工巧散文”。这就不难理解,梁先生为何会成为“健在”作家中作品入选语文课本最多的一位。目前,梁衡散文有《晋祠》、《夏感》、《觅渡,觅渡,渡何处?》、《跨越百年的美丽》等被收入中学和师范语文课本。其实,在许多同学的阅读书目中,《把栏杆拍遍》已成为必读书,他们对《追寻那遥远的美丽》、《把栏杆拍遍》、《最后一位戴罪的功臣》、《读柳永》等作品都爱不释手。

梁先生的散文受到中学语文界的追捧,我想原因主要有三:

(一)题材的选择。我们注意到,梁先生先前写山水散文,后来写人物散文,但无论是写山水还是人物,他都有独特的选择与独到的视角。他的山水散文将自然与人文有机结合,既摆脱了一些作家泛政治化的创作思维,又没有后来的某些作家那样的玄妙莫测(声称将想不清的问题交给散文),更多的是在自然与人的和谐上做文章,这正与中学生在这方面的精神成长需要相吻合。他的人物散文主要涉及两类:政治人物和历史人物。无论写哪一类,他在写作时都先有一个清晰的思想,然后再围绕这一思想去寻找材料,印证思想,或者将思想化为形象。这与目前中学语文的写作教学颇为相似,因此和师生的教与学就有了某种特别的契合。更重要的是,他笔下的人物如瞿秋白、周恩来、邓小平、马克思、范仲淹、辛弃疾、林则徐、柳永……都是中小学生比较关注并且熟悉的,是中学生写作时常常用做典型的素材,因此,他们对梁先生的散文有一种先天的亲切感、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