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改变别人真的是好事吗

动机:我们的情绪驱动力

字体:16+-

为了能够预测人性格的养成,科学家们至今仍在争论,我们的性格到底有多少是由遗传决定的,又有多少是后天养成的。有文献指出,基因因素与人文影响各占一半。也有其他人指出这个比例应该是60%对40%,个别文献甚至报道遗传因素能够高达80%,而人文的影响只占了20%。可以确定的是:我们或多或少都有着一些不能摆脱的缺点——您办不到,我也办不到,还有您充满怨气的邻居(您的同事、客户、祖父……)都办不到。神经生物学家们如格哈德·罗特就曾得出如下结论:例如“活泼程度”“生物规律”“应对新鲜事物的最基本的亲近或者克制行为”或者还有“基本情绪(友好的/不友好的,随和的/激进的)”都很受我们自身基因的影响。因此早起的鸟儿对夜猫子发脾气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反之亦然。这同样也适用于“快乐的工作狂”和相对比较安逸的同龄人之间的关系。更为重要的是得去找到适合自己性格的生活和框架条件。如果让夜猫子去当一个兢兢业业、需要早起的面包师,而让一个精力充沛的人到一个暗无天日的地下档案室去守护档案,这对这两类人来说都是无比艰难的。

当我们审视我们各种行为的原动力时,不难发现其实我们性格更为稳定的那一面表现得更为突出。著名神经科学家如杰拉尔德·胡瑟教授和曼弗雷德·斯皮策教授都强调了情绪对于解释我们各种行为的重要作用。如果我们真的如我们所希冀的那样“理智”,我们就不会总拖延税务申报和看牙医了,也不会开始吸烟或者吃巧克力了。但是,尽管前两个例子一般来说会带来强烈的不悦,但后两个例子都会自发地带来舒适感,并且我们也相对应地更乐于去尝试。我们每个人的“动机”决定着我们对我们的某种行为或想法是否感觉良好,它影响着我们自己的行为,但同时也影响着我们对其他人行为方式的评价。